2021年度入學典禮 | 神仙湖畔迎新生,萬里前程今啟程
? ? ? ??相關鏈接: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港中大(深圳)2021年度入學典禮上的致辭
?
? ? ? ? 9月4日上午,在絢爛秋日里,美麗的神仙湖畔迎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1年度入學典禮。26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為他們理想征程掀開新的篇章。鑒于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港中大(深圳)本次入學典禮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分散方式舉行,大學主管人員、教授在主會場進行典禮環節,本科與研究生新生分散在五十多個教室分會場線下觀看和參與典禮,新生家長、社會各界嘉賓在線上全程觀看了入學典禮系列活動。
?

2021年度入學典禮升國旗儀式
?


本科與研究生新生分散于教室參與典禮,全體起立唱國歌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希望你們在青春歲月里發奮圖強,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也為自己編寫燦爛的人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主題演講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為此次入學典禮的特邀演講嘉賓,向新生帶來誠摯的祝福。她評價港中大(深圳)是大灣區高等教育協作的成功典范。教育是社會人才之源,而高等教育是香港特區的優勢之一,特區政府一直支持各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辦學,助力大灣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我當年就以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身份來到建校的地方與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共同見證港中大(深圳)展開校園的建設。自2014年開始運作以來,港中大(深圳)在教學與科研方面表現卓越,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連續六年成為廣東省內錄取分數最高的院校,成績有目共睹。”
她高度稱贊了港中大(深圳)在各方面的發展成就,對今年醫學院的成立,她說:“醫學院的成立除了是港中大(深圳)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對接大灣區國家戰略的總體部署,對促進大灣區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持續深化深港兩地在醫療、教育領域合作新模式、提升專業服務水平具有標志性的意義。作為大灣區內第一所合辦的醫學院,港中大(深圳)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將充分利用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契機,把港式醫療經驗帶到內地,建成具備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先進醫療服務和創新醫學研究三大功能的國際一流醫學中心,未來發展令人期待。對這個辦學辦醫計劃得以順利開展,我借此機會感謝國家的支持,特別是教育部、深圳市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積極推動和配合。”
最后,林鄭月娥祝愿同學們在港中大(深圳)有一個精彩又難忘的學術生活,“希望你們在青春歲月里發奮圖強,未來既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也為自己編寫燦爛的人生。我也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再次來到港中大(深圳)校園與各位見面。”
?
校長徐揚生教授:朝著月亮出發吧,即使不能到達,你也將置身于一片繁星之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致辭
?
校長徐揚生教授在致辭中講道,在各位開啟人生重大新篇章之際,我很高興能向你們分享幾件事,希望能幫助你們更好地駕馭未來幾年的生活。
第一,我希望你們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習慣。你們不需要成為無所不知的人,但我希望你們成為凡事思考的人。身處信息時代,我們最大的信息來源,隨時可能成為我們“凡事思考”的最大障礙。倘若你每遇到一個問題或任務時,便不假思索地在互聯網上尋找答案,我們的思辨能力會越來越弱,對現有知識和對互聯網的依賴使我們無法進行創造性的、獨立的思考。因此,我想要提醒同學們要有意識地隔絕現成信息與網絡,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
第二,要學會溝通,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溝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強化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忽略了對溝通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學會溝通的第一步是要把競爭的思維轉化為合作的思維,我常與同學們講,人生不用事事爭先,最好的勝利是五勝四敗,千萬不要全勝,否則你們后面的人生會經不住失敗和挫折。與人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同理心,要學會換位思考。溝通本質上是一個相互理解、取得共識的過程,你要尊重對方,與人為善,善于聆聽,懂得寬容與感恩。
演講的最后,徐揚生校長寄予同學們深厚的期望:“百年前,一代青年學子以民族興亡、國家命運為己任,以青年的熱情、勇氣、志向與決心締造了今日的共和國。今天在座的你們正如旭日勃發于東方,飽含著蓬勃的朝氣與希望,未來在等待著你們的描繪。同學們,我希望你們能夠始終牢記,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時代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要立志向,開眼界,腳踏實地,不負初心,承擔起一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最后我想把一句話贈送給我們的新同學——同學們,朝著月亮出發吧,即使不能到達,你也將置身于一片繁星之中。”
?
研究生院院長唐叔賢院士:諸位擔負著中國引領世界的重要責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叔賢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生院院長唐叔賢教授作為入學典禮的主講嘉賓,通過分享他的人生經歷,提醒同學們要為未來做好準備,“命運總會眷顧那些保持開放心態且做好準備迎接挑戰的人。”
唐叔賢院士27歲的時候,剛剛博士畢業,拿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獎學金去康奈爾大學。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人---美國物理學家Lester Germer。Germer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物理,師從Sydney Davisson。二人曾在貝爾實驗室工作,在那里,他們進行了Davisson-Germer實驗,展示了電子的波動性質。這是量子力學的基礎。后來,因為這項重大貢獻,Davisson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他們的論文中,Germer寫道:“低能電子衍射(LEED)將成為用以測定單晶表面結構的有效手段,正如用以分析晶體內部結構的X射線衍射一樣強大。然而,由于需要非常詳細的數值模擬,把測得的低能電子衍射數據轉化為表面間距并非易事。因此,四十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唐院士發現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經過13個月時間集中研究,1970年論文正式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直到現在,研究人員仍在使用唐院士研發的方法和他寫的書,來確定精確度為百分之一納米的表面間距。
23年后,唐院士放棄了冠名講座教授職位,離開美國,回到了他的母校香港大學擔任物理系主任。期間,他與一位年輕教員合力確定了一種新型晶體——氮化鎵的表面結構。一位老教授在聽完關于這種新晶體的演講后,建議說只要有人能讓這種晶體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它就會成為風靡全球的照明材料。但是因為唐教授知道這種晶體的缺陷比硅晶體多100萬倍,他并沒有采納老教授的建議。15年后,由氮化鎵和熒光粉制成的LED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照明和裝飾行業。“每每入夜,你便能看到它們為深圳的許多高樓大廈帶來色彩和生命。我在很早的時候就參與了氮化鎵的研究,但我錯過了它在照明方面的巨大潛力,因為我知道的有點多。有時候,知道的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唐院士說:“如今,中國已經簽署了一項公告,承諾在9年后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這對中國而言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哪個國家能夠掌握太陽能儲能技術,便能成為世界上新的能源供應商,中國將成為這種‘綠色石油’能源的全球主要提供者,而我也愿意親身參與到這一宏偉的探索之中。”
演講最后,唐叔賢教授給同學留下對“成功”定義的思考,他說“什么樣的人才是成功的人?我們應該如何衡量成功?在我看來,衡量成功的最好方法是看你幫助了別人多少,而絕不是‘從別人那里拿走多少’。愿諸位能夠積極向上,和善友愛,樂于助人,虛懷若谷。若諸位能做到這幾點,定將為你的人生開啟若干扇大門。”
?
在校生代表趙千帆同學分享不負青春韶華的經驗:與老師建立聯結,養成良好的習慣

學生代表趙千帆同學發言
?
來自大三經管學院、逸夫書院的趙千帆同學代表高年級學子祝賀新生踏入大學生活新征程,并與大家分享了大學生活的兩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與“人”有關——請諸位抓住每一個機會,與大學的老師建立聯結。在這個校園里,每位老師都可以像朋友一樣和你交談,我身邊有許多同學,都曾從與老師們的交流中獲得了關于學業和職業規劃的誠摯建議。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被教授推薦到諾貝爾實驗室做研究,或獲得了千載難逢的實習機會。無論課堂內外,優秀的老師們總能讓你學到很多東西。請抓住每一個機會,與他們“打成一片”;第二個建議與習慣相關——請諸位在大學期間養成良好的習慣,壞習慣能夠摧毀一個人,好習慣卻能成就人,良好的習慣是使你更強大、更快樂的有力武器。
七十多年前,錢穆先生創辦了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新亞書院。當時他寫下了著名的新亞院歌,其中有這樣兩句話--“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今天,七十多年前播下的火種正在深圳,這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城市燃燒,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蒸蒸日上,粵港澳大灣區欣欣向榮,祝愿大家在這樣偉大的時代里不負青春韶華,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
新生代表馮夢婷同學:在港中大(深圳)揚帆遠航,成為具有家國情懷、中華善心、社會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新生代表馮夢婷同學發言
?
來自金融工程專業、祥波書院的馮夢婷同學代表新生發言。她說,大學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期,因為我將第一次離開親愛的父母,開始承擔作為一名成年人的責任。此外,大學還應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它是一座橋梁,讓我接近知識和真理,讓我在各方面開闊視野,促使我從一個被庇護的高中生,轉變為港中大(深圳)集體的分子,進而蛻變為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港中大(深圳)是我最好的選擇,因為它位于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深圳,一個以無限潛力著稱的創新都市,因為這所大學完全滿足我對大學的期望。生動的課堂、諾大的圖書館、人性化的高科技設施和干凈的游泳池,全都直擊我心。最重要的是,我在這里遇到了許多優秀的人,包括來自全國各地各有千秋的優秀學子,從不吝嗇施以援手的善良的學長學姐們,以及知識淵博、幽默熱情的教授們。短短幾天時間中,讓我對這個新的大家庭有了強烈的歸屬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1年開學周活動從8月18日的“大學第一課”開始,到9月5日結束,期間舉辦了一系列的迎新活動:系列云端學術講座、新生報到注冊、各學院的學業指導分享會和學術顧問交流活動、各書院的迎新破冰活動、研究生院各項目組迎新活動、家長會及入學典禮等。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辦,增進了同學們對大學學術生活和書院生活各方面的深入了解,幫助同學們更快地融入港中大(深圳)這個大家庭,順利過渡到新的學習與生活環境。9月6日開始,2600多名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新同學將正式進入課程學習,開啟在神仙湖畔的新的學術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