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星空 從此有一顆“徐揚生星”!
“徐揚生”星命名儀式在深圳舉行
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趙剛教授為徐揚生教授頒授命名證書和軌道運行圖
? ? ? ? ? ? ?2017年1月12日上午,“徐揚生星”命名儀式在深圳市市民中心市政府全體會議室舉行。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教授、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趙剛、深圳市委常委兼常務副市長張虎、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市政府相關部門領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代表出席命名儀式。在儀式上,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教授宣讀“徐揚生星”命名公告,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趙剛教授為徐揚生教授頒授命名證書和軌道運行圖。
? ? ? ?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趙剛教授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徐揚生教授是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領域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對空間機器人、控制和動力學研究及地面實驗設施的研制做出了開創性貢獻,還致力于推動我國航天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為推動我國在航天系統的智能控制走向世界前列做出了貢獻;在創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期間,徐教授為建立現代化大學管理體制,吸引大批國際優秀人才,組建國際化的研究院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范例。徐教授不僅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努力。鑒于徐揚生教授的上述成就,經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相關組織批準,國家天文臺決定將于1999年4月7日發現并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第59425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徐揚生星’。我謹代表國家天文臺向徐教授獲得這項國際社會公認的崇高榮譽,表示最熱烈、最誠摯的祝賀!”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致答謝詞
? ? ?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在答謝致辭中表達了對國家的感激之情,他說:“作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后第一批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青年,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可能還在浙江的農村放牛。”他同時也感謝深圳市政府、社會、他的同事、學生和家長的大力支持。他說:“是這份友誼和信任使我們學校從無到有,從一顆種子發展到今天的開花結果。”
? ? ? ?港中大(深圳)徐揚生教授還說道:“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我始終對宇宙萬物懷有敬畏之心,如初學者般上下求索。我現在所好奇的問題比三十年前剛開始進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時候還要多得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探索一條如何培養一代既有國際視野又能立足祖國,既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又能緊隨時代步伐的棟梁人才的道路,而這個事業才剛剛開始。這份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個人,是屬于今天在場或不在場的每一位朋友,屬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每一位師生。”徐揚生教授最后說:“我很想告訴我們的學生,科學探索的道路并非總是一帆風順,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去克服困難那一刻所感受的喜悅,有時常常比獲得榮譽那一刻更為快樂。所以我們要有足夠的自信,挑戰自我,黑暗的時候更要堅信天上的星星依然存在。要豎起脊梁,立定腳跟,朝著夢想,勇敢地往前走去。”
? ? ?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代表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向徐揚生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表示熱烈祝賀:“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首任校長,徐揚生教授提出了‘中西合璧、古今通會和文理融合’的教學理念;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聘用大批國際優秀人才;組建國際化的研究院所,發展包括博士、碩士在內的各類高等教育,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嘗試和經驗。‘徐揚生星’的命名不僅是徐揚生教授的光榮,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光榮,也是全體深圳人的驕傲。我們期盼以‘徐揚生星’小行星命名活動為契機,在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能夠涌現出更多的科技、教育領域的領軍人才,為把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
?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教授、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趙剛教授與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合影
徐揚生星命名儀式部分與會嘉賓合影
“徐揚生星”被發現的日子正好是徐揚生教授的生日
? ? ? ?“徐揚生星”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于1999年4月7日發現的小行星1999 GJ5,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而正式命名的。而4月7日正是徐揚生院士的生日。
? ? ? ?在命名儀式上,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旭介紹了“徐揚生星”發現的過程并演示其運行軌道。“徐揚生星”軌道半長徑為2.4017599天文單位,繞日運行周期為3.72年,為16.2星等。
? ? ?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由發現者進行命名并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小行星發現者獲得命名權以及命名小行星,有著嚴格的規定和認定、審批程序。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也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徐揚生教授接受媒體采訪
來自星星的徐揚生教授——卓越科學家及教育家
? ? ? ?徐揚生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EEE院士和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領域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在智能機器人和智能系統等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并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 ? ? ?徐教授出生于我國浙江省紹興市城西,幼時就讀于北海小學和紹興一中,從小喜愛讀書,品學兼優,改革開放后作為第一批大學生,就讀于浙江大學,先后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后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在空間機器人的設計,控制,和無重力地面試驗系統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在動態穩定系統和智能的建模和自動學習理論做了大量研究,并研制完成了多個智能服務機器人和系統,并發表了6部學術著作和300多篇國際學術論文。
? ? ? ?徐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首任校長,他提出了“中西合璧,古今通會,文理融合”的培養新時代國際化人才的理念,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情志身心健康的心態。徐教授的治校理念中一直秉承“教育是個良心活”的教育者的初衷;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聘用大批國際優秀人才;與通過全球招聘而來的世界一流學者一起組建在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大數據、新能源、金融等領域的國際化研究院所;建立書院制全人教育體系,注重通識教學。徐教授說:“我們的夢想是在深圳創建一所具有中國文化傳統的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離這個目標我們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相信有你們的支持,我們一定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