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雅聚】姚謙:人活一世,最真實的不過“開心”二字
新聞來源:《深圳僑報》
姚 謙
音樂人,文字者,收藏家,歷任臺灣EMI、Virgin、Sony唱片公司總經理,30年來不僅是創作與管理兩面行家,也熱愛電影藝術、文學、旅行。他的歌詞膾炙人口,獲獎無數,代表作有《我愿意》《如果愛》《味道》等。
總有一首歌能讓你想起某個時刻:彼此初遇時,你會唱“在千山萬水人海相遇,原來你也在這里”;愛到極致時,你會唱“我愿意為你被放逐天際”;迷茫無助時,你會唱“不停揣測你的心里可有我姓名”;分手時,你會唱“我們變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些觸動人心的歌詞都出自一人之手——臺灣的“金牌詞人”姚謙。他被臺灣綜藝節目主持人張小燕稱為“最懂女人心的人”,曾獲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等獎項。
近年來,雖然歌詞寫得少了,但他也沒閑著,而是把自己的旅行隨筆、生活筆記記錄下來,寫成了一本書《如果這可以是首歌》。11月8日晚,在港中大(深圳)春山雅聚系列講座上,他的主題演講便從這本書開始。
?
創作是件很有滿足感的事情
?
我常常問自己,書寫的意義是什么?
創作是件很有滿足感、存在感的事情,就像馬云創業一樣。生命里的觸動,美妙瞬間,都是一首歌?!度绻@可以是首歌》是我近些年來的生活感悟。“這”代表生活中的任何片段,“歌”指的是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一瞬間。
我曾經也難以接受一些比較,但當年紀漸長,漸漸能以誠實坦然的心態去面對自己“寫詞人”的這個身份。因為有以前的自己,才會有現在的自己。
我如今56歲了,再也寫不出25歲時心境的歌詞。人總有光輝歲月,并總以這些時間段的事為人所銘記。但人生是無限延伸、不斷變化的,過去的你再也喬裝不回去,大膽地去活現在的自己,才是應該仔細考慮的事情。
旅行途中,我聽到許多的不可思議:七天登上非洲之巔,還有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一時意氣錯嫁終身的侗族姑娘。但這些不可思議不是完美到不真實,而是摻雜著眼淚、堅持和心酸的;這樣的愛情故事也不是戛然而止、再無結局的,而是作為靈感融入了侗族大歌的創作之中,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
?
拿回時間主權是為了讓心靈自由
?
我在唱片業從業近20年,后來我覺得該把時間主權拿回來了。生命是由時間組成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掌握自己時間的權利。但生活總多羈絆,常有雜事纏身,我們一再“割地退讓”,賠上自己的時間、精力,卻難求一個開心。人活一世,渺如大夢,最真實的不過“開心”二字。不妨開始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去據理力爭自己的時間主權。我希望大家選擇做在意的、喜歡的事。
拿回時間主權是為了讓心靈自由。
我們的心靈在何時獲得自由呢?在做那些“你最在意、最喜歡的事”的時候,那些你做起來最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存在感和滿足感的事。換一種有趣的說法,大概就是那些你做起來覺得時間過得飛快的事。這種感覺就像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明明已經過去了幾個鐘,卻渾然不覺。多少人窮其一生也是隨波逐流,愿你找到屬于自己的火花般絢爛的自由。
?
閱讀與對照 是一種生活常態
?
我的生活中閱讀無處不在。電影是閱讀,和一個與自己毫不相識的人交流也是一種閱讀,看展亦是閱讀。用心觀察這世界的變化,就是一種閱讀。閱讀它們時,不是占有什么,而是感知什么。
我常常在旅行中進行閱讀與自我對照,心中想的事情與行走的路程有了存在的對照,才不再讓人感到孤獨,也可以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合適的位置上。
在藝術品閱讀中,我們可以感知藝術家的想法,用來對照生活。我喜歡收藏藝術品,所有的藝術品都真實地走進我的生活里,而我的心也能進入這些藝術品的生命。我曾給江美琪寫過一首歌《我愛夏卡爾》,就是用來致敬夏卡爾的,當時我買不起他的畫,很惆悵,于是將這種心情轉化成了歌詞。
藝術對照的意義在于感知別人的想法。閱讀的奇妙之處就在于通過藝術的定格,我們可以跨越時空、年齡、種族的藩籬和界限,看到如細胞切片般的那個人在那個地方那一刻的想法。歷史是贏家寫的,美術史是可以參照的。畫家曾凡志每年夏天都會畫西瓜;畢加索橫亙在一戰、二戰的縫隙之間,他喜歡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去表達,沒有那么多復雜的象征意義,原因只是:“世界太混亂的時候,應該畫一些簡單的事物?!?/p>
?
港中大(深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