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領域最高榮譽!數據科學學院張大鵬教授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貢獻獎”
2025年3月29日,中國智能科學最高榮譽——2024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張大鵬教授榮獲科技貢獻獎。

?
張大鵬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校長學勤講座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學院與加拿大工程院雙院士,同時也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終身會士、國際模式識別協會(IAPR)會士及亞太人工智能學會(AAIA)會士?。他被譽為新中國培養的人工智能領域第一位博士,多年來致力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研究,深耕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生物特征識別等相關領域,在學術界和工業界均享有盛譽。
此次獲獎不僅充分肯定了張大鵬教授及其團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探索與卓越貢獻,也標志著他們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級的高度認可。這一殊榮不僅展現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中的戰略成果,更進一步鞏固了數據科學學院在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以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人工智能先驅吳文俊先生命名,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最高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旨在獎勵在智能科學研究中取得重要發現,著力實現原始創新與突破,或在人工智能領域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取得重大進展,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者生態環境效益的單位或個人。
該獎項設立于2011年,已成功召開十余屆評審及表彰活動,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創新人才涌現,增強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促進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轉型融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享有盛譽。
來源: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官網
?
獲獎教授介紹

張大鵬
校長學勤講座教授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IEEE終身會士、IAPR會士、AAIA會士
研究領域:
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生物特征識別
個人簡介:
張大鵬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校長學勤講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計算機視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模式分析與感知計算重點實驗室主任、港中大(深圳)-聯易融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主任。
張大鵬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他于1982年和1985年分別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HIT)計算機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1986年至1988年,作為中國首批博士后從師于清華大學著名導師常桐院士。1994年,又獲得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自2005年以來, 他一直擔任香港理工大學計算學系的講座教授(智能計算),并創建主持了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的生物識別研究中心(UGC/CRC)。目前,他已受聘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校長講座教授。同時還長期擔任清華大學雙聘教授,以及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國防科大及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兼職教授。
他是國際圖像和圖形學報(IJIG)(http://www.worldscinet.com/ijig/ijig.shtml)以及Springer國際生物識別叢書(KISB)(http://www.springer.com/series/6191)的創始人和主編。40多年來一直從事模式識別,圖像處理以及生物特征識別研究,是掌紋識別、中醫四診量化及人臉美學等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領軍人。其研究成果曾多次獲獎, 如中韓授予的發明金獎及特殊金獎、日內瓦發明展銀獎,以及授予的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科學技術獎項“裘槎(Chroucher Foundation)優秀科研者”獎(http://www.croucher.org.hk/)等。張教授已出版了20多部相關專著、500余篇國際期刊論文和60多項美國、日本、中國專利。連續八年 (2014年-2021年) 被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為湯森路透)列為“高被引科學家”(http://highlycited.com) 。連續三年(2022年 -2024年)獲得“中國科研Leader獎”。2024年,在國際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學的Top 1000名科學家評選中,張教授以D-Index 130排名全球第74,中國第7 (http://www.guide2research.com/scientists)。
張教授還是IEEE計算機學會杰出演講人,以及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終身會士、國際模式識別協會(IAPR)和亞太人工智能學會(AAIA)會士?。張大鵬教授憑借其在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卓越成就,分別于2020年和2021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和加拿大工程院兩院院士。
?
港中大(深圳)數據科學學院介紹
數據科學學院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工智能的科研與教學基地,致力于為學校提供包括計算機科學、統計學、大數據科學等在內的人工智能基礎教育。學院現有80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全職教授,匯聚了多位國際知名學者,超過35%的全職教授為院士、會士或全球頂尖科學家。這些學者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前沿領域具有卓越的學術成就與科研貢獻。作為學校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支柱,數據科學學院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跨學科合作,為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的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