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四為熊偉教授

?

? ? ?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學術院長、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院長熊偉教授獲邀成為羅漢堂研究院首批15位學者之一。繼達摩院之后,阿里巴巴倡議成立羅漢堂這一研究機構。6月26日,羅漢堂在杭州正式成立,由包括6位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在內的全球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頂尖學者共同發起,將一起研究與科技創新伴生的社會經濟形態變化等課題。熊偉教授受邀加盟羅漢堂學術委員會,成為首批“最強大腦”15人之一。熊偉還是國際金融頂級學術期刊Journal of Finance的主編和普林斯頓大學講席教授。

? ? ? ?羅漢堂首批學術委員會的15位成員由國際頂尖學者組成,包括6位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契約理論奠基人之一Bengt Holmstrom,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Lars Peter Hansen,哈佛商學院教授、美國經濟學會主席Alvin E. Roth,倫敦經濟學院教授Christopher A. Pissarides,美國社會科學院院士Michael Spence教授,理性預熱學派的領袖——紐約大學教授Thomas Sargent。

? ? ? ?學術委員會在為期兩天的閉門會議上發表了《羅漢堂使命宣言》。宣言稱,世界正邁入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但就像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曾在爭吵與憂慮中最終清晰方向,我們的社會并未準備好應對由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其他數字技術而營造的全新的世界。社會科學家們有責任更好地協作,幫助人類社會適應這場數字革命。

? ? ? ?據了解,羅漢堂未來還會邀請更多全球頂尖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等跨學科、多領域學者加入。羅漢堂累積的觀點、研究報告和成果,為全世界服務。而螞蟻金服將為羅漢堂學者的研究提供支持。

? ? ? ?放眼全球,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等一些領先科研機構也在開展類似研究。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亦在成立之初即設立金融科技與社會金融研究中心,圍繞大數據、云計算、機器學習、區塊鏈等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探索搭建各類資源平臺,在普惠金融和社會影響力投資等多個社會金融方面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目前,金融科技與社會金融研究中心已經和全國多省、市地方政府在金融科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精準扶貧、數字城市發展規劃以及金融風險防范與監管科技化等多個領域開展廣泛合作。中心還大力推動大數據教育交流合作,在大數據質量提升(歸納、采集、清洗加工),數據資源評估(控制確權、模型評估、資產報告), 數據資源變現(數字資產定價、數據融合、數據包裝),數據產品開發(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訓合作。此外,通過舉辦FinTech 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融科技與社會金融研究中心在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區塊鏈、人工智能、AR/VR、量化等金融科技專題上扶持創新團隊,整合業界和學界大咖資源,打造高端學術交流與教育平臺。

? ? ? ?由深圳市政府依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的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建設金融經濟領域頗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國際高水平研究平臺、國際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和高端決策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