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在經濟和科技不斷快速發展的同時,能源消耗造成非可再生能源的枯竭與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明顯。發展和應用新能源技術已成為人類共識,全球各個國家政府都在通過各項政策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其中新型太陽能技術的研究更是全球科研界的熱門話題。

本實驗室依托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由納米光電子課題組(https://mypage.cuhk.edu.cn/academics/noel/ )負責具體實施。將設計出太陽能熱光伏(STPV)技術的核心光學器件,基于微納加工技術實現太陽能熱光伏技術,將廣譜太陽能轉換成熱能并將熱能盡可能轉換成與電池帶隙相匹配的窄帶輻照,以此來提高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其理論上利用太陽能的最大效率是85.4%,有望突破傳統光伏技術的光電轉換效率的瓶頸。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

(一)廣譜吸光介質材料的研究;

(二)光學吸收和輻射器件的微納結構設計與制備;

(三)光學微納結構光熱電耦合研究;

(四)建立服務業界的測量和表征太陽能器件標準測量方案。

本團隊由2名教授,3名助理研究員,5名博士研究生,3名碩士研究生及1名專職管理人員組成,其中海外歸國博士3名,占團隊總人數25%。實驗室主任、學術帶頭人郝少康教授(https://sse.cuhk.edu.cn/teacher/182)從2003 年開始研究納米科學以及技術,目前已經發表了150 篇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google他引超過3343次。郝少康教授是最早通過MOCVD 對半導體納米線進行生長的研究者之一。而目前,該技術已成為被廣泛接受的并優于其他方法的高品質納米線生產技術。


照片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