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雅聚回顧 | 滿頂:哪個開心做哪個
2020年的第一場春山雅聚系列講座,迎來了和大家云見面的特別方式。中間劇場藝術總監(jiān)滿頂老師與我們分享了劇院經營與戲劇制作。
?
講座現(xiàn)場回顧?
滿頂老師從“劇場”與“劇院”的不同概念,劇院經營模式和風險以及當前時期劇院的困境等多方面一一解讀,精準透徹地將行業(yè)知識告訴大家,聽完這次講座大家也對劇場工作更加期待了。
滿頂老師說:“戲劇的現(xiàn)場感很重要,這個是網絡直播無法給予的。”

分享成功案例《等待戈多》、《弗蘭肯斯坦》
?
選擇“哪個開心做哪個”做主題,滿頂老師坦言自己并不是戲劇相關專業(yè)背景,是商科出身,當時選擇戲劇行業(yè)是出于興趣和機緣,工作開心是最樸素的人生價值觀!
精選互動問答Q&A?
Q:好奇劇場的空間感的構建技巧,比如說需要表達一個較大的場景,卻受限于空間有限的舞臺的時候。
A:需要依靠透視法的運用,或依靠舞美進行比較抽象性的表達,比如只表達一角。舞臺上的場景是給觀眾想象空間很大的,這也是劇場的魅力所在。
?
Q:想進入行業(yè),請問有什么實習推薦?
A:現(xiàn)在國內外其實有很多劇院有實習生和志愿者的招募,國外劇場很多都會長期招募志愿者和實習生。深圳本地也有一些新興劇場正在建立,可以多留意。
同學反饋?
@龔勛
一直很珍惜和專業(yè)劇團交流的機會。滿頂老師為我們介紹了劇場運作的一些知識,分享了他們團隊在做劇時的經歷,讓我再次感覺到這個行業(yè)的與眾不同與獨特的魅力。在戲劇社的做劇經歷讓我對老師的分享有強烈的共鳴,美麗的故事背后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筋疲力盡。
@奧菲利亞
由于疫情的原因,已經好久沒有走進劇場靜心欣賞一部作品了。滿頂老師為我們分享了劇院在這次疫情中面對的困境,真的感覺心疼又惋惜。劇場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充滿愛和感動的地方,希望她能早日恢復。
@李安
滿頂老師分享許多行業(yè)內部的情況,讓我對中國戲劇行業(yè)特別是民營劇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且在了解外語專業(yè)在劇場工作的優(yōu)勢性后對自己的專業(yè)更有信心了。不過中國戲劇在原創(chuàng)這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啊。
@郭旭康
這次滿頂老師做了許多有關戲劇引入、劇場運營相關的分享,受益匪淺。作為經管學院的同學,對于非藝術專業(yè)學生如何進入戲劇領域有了一定了解。對戲劇行業(yè)有了更明確的概念。也希望以后能有越來越多類似的分享。
?
?嘉賓簡介?
?滿頂,自2010年以來,出任中間劇場藝術總監(jiān),負責劇場演出節(jié)目規(guī)劃,影院藝術影片放映策展以及場館運營,擁有豐富的戲劇節(jié)目制作管理經驗。
? ? 2016年與比利時導演Jeroen Versteele 合作,制作了荷蘭當代話劇《毒》中文版,于2016年12月29日在中間劇場首演;2017年與瑞士導演Elias Perrig合作,制作了英國當代話劇《呼吸》中文版,獲得2017上海壹戲劇大賞 “年度最佳小劇場劇目獎”;同年以總策劃身份將伊朗劇作家特殊的“戲劇游戲”《白兔子,紅兔子》帶入中國,這部作品特殊規(guī)則性使它具備了獨特的趣味性、互動性與藝術體驗,在當下戲劇市場主流的呈現(xiàn)中脫穎而出,邀請到演員、主持人、跨界表演的藝術家等各界人士參與,目前已進行了七輪演出;2018年策劃并舉辦了首屆中間劇場科技藝術節(jié),在“科技 X 藝術”的框架下,發(fā)起了對戲劇作品表現(xiàn)科學倫理以及科技手段在舞臺上應用的討論,通過3部國外邀約劇目,3部本土制作劇目完成了呈現(xiàn);第二屆中間劇場科技藝術節(jié)已于 2019年9月5日至15日舉辦,這一次,藝術節(jié)主題聚焦社交媒體、監(jiān)控等科技媒介如何介入人們生活,并對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提出新的思考和質問。
關于中間劇場
中間劇場位于海淀區(qū)杏石口路中間藝術園區(qū),是北京西邊第一家民營劇場。面積2724平米,在保留老廠房的結構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劇場內部進行了專業(yè)的聲學和燈光設計,擁有一個442個座位的中型劇場,一個105個座位的放映空間,一個排練廳,以及一個開放式的多功能廳,可以用于小劇場話劇、小型歌劇、音樂會等多種藝術門類的演出。
? ? 中間劇場致力于為觀眾及藝術家提供一個舒適、開放、多元化、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交流空間。自2013年中間劇 場正式成立以來,逐漸成為北京西邊最具影響力的劇場之一,獲得越來越多的各類媒體關注和認可,2015 年被《新京報》提名,獲得“年度戲劇類票選北京地區(qū)最受歡迎劇場第二名”;2016 年被《三聯(lián)生活周刊》提名為“北京地區(qū)年度最佳小劇場”。
春山雅聚?
春山雅聚是校級系列講座活動之一,大學將邀請文化藝術等領域有影響力的文人雅士,通過沙龍、講座等多元化形式,在校園里與學生們進行思想交流,從而產生心靈碰撞。在這里,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傾聽和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對生活的追求,感受到不同個體之間各具特色的人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