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教授深度解讀美國大選對美國、國際政治和中美關系的影響
? ?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于11月6日做主題講座,從美國內部政治變遷的話題入手,深入分析總統大選結果對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外交關系的影響和沖擊,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和沖擊,以及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和沖擊。本次講座在讀特上進行全程直播,吸引眾多師生及市民觀看。
?

? ? ? 這次選舉已經在美國國內陷入巨大的爭議,不管是美國人還是世界各個國家的人都在看。我想原因很簡單,這次美國選舉,像今天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對美國本身所造成的沖擊是很大的。美國不是一般的國家,在各個方面,維持國際秩序還是擔有很大的責任,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好警察也好、壞警察也好,它一直充當著世界警察。美國國內的變化就會影響到美國世界警察這樣一個角色,對歐洲、亞洲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中國也很關注美國的大選。特朗普當選以來,中美關系急劇惡化,他們會猜測中國會不會利用美國的動亂有所動作,中國同時也盯著美國,怕美國會做一些什么。
? ? ? ? 國際政治研究戰爭與和平。表面上復雜,但實際上不難理解。有三句話必須記住。第一,外交是內政的延伸;第二,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表現方式。這兩句是所有研究國際政治的人所知道的。但研究內部政治的人還有一句話,即第三點,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如果把這三句話結合在一起,那么,人們可以說,如果內部政治是和平的,那么國際和平就有希望;但如果內部政治失去和平,那么就要擔憂國際沖突的可能性了。這也就是為什么世界各國都那么關切美國總統大選。



?
一、美國大選中出現的爭議
? ? ? ? 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出現什么樣的爭議呢?我想大家都已經看得很多了,我自己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爭議。
?
1、驚奇點
?
? ? ? ? 2020年美國大選將出現不少出乎意料之外的結局。我覺得至少有三個“驚奇”點。
? ? ? ? 第一、沒有出現藍潮。早先人們預測的代表民主黨的“藍潮”并未襲卷國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即使最終能夠贏,但也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選前多項民調則都完全失準。在國會,民主黨目前擁有232席對197席的多數優勢,但這次選舉共和黨在許多選區大有斬獲,民主黨控制局面勢必縮水,包括佛州南區、新墨西哥州、奧克拉荷馬州、南卡羅來納州的民主黨新科議員,紛紛輸給共和黨挑戰者。
? ? ? ? 第二、特朗普表現比預期更佳。民調始終落后的特朗普,開票結果在重要搖擺州仍有實力,從北卡羅來納、佐治亞、威斯康辛、密西根到賓州,開票結果都比先前預期更好,在北卡、喬州更是保持領先。民主黨企圖翻盤的俄亥俄州,特朗普順利勝出,他還保住了連任之路不可或缺的佛羅里達州,讓民調專家跌破眼鏡。
? ? ? ? 第三、特朗普主義的勝利。美國自由派希望通過這次選舉,趕走特朗普,回歸常態民主。但事實上不是。許多共和黨參議員和國會眾議員比如南卡羅來納州的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和得克薩斯州的約翰科寧(John Cornyn)都是靠著擁抱特朗普獲勝的。尤其是,共和黨籍緬因州聯邦參議員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選情看壞卻脫穎而出。《不可或缺當領導人真正很重要的時候》(Indispensable: When Leaders Really Matter)一書的作者高塔姆穆昆達(Gautam Mukunda)認為,“這意味著特朗普主義是共和黨的未來”;“特朗普主義在戰術上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甚至從未試圖獲得大多數美國人的支持。因此,盡管大多數美國人投票反對他們,但共和黨仍將繼續使用一切合法但對民主非常有害的方式來控制權力就像他們強行通過兩位最高法院大法官那樣”。特朗普主義也開始為傳統上民主黨的支持者所接受,這次拉美裔選民就很熱情地支持特朗普。
?
2、特朗普在做什么?
?
? ? ? ? 特朗普4日凌晨在白宮針對大選發表講話,這是選舉日后首度在白宮發聲,他一開場就宣稱自己贏得大選,“如果你計算合法選票,我輕松地贏了;如果你計算非法選票,他們偷了這場選舉”。針對備受爭議的郵寄選票,他說:“哪一個地區的選票出現落差便開始拖延,等著等著選票就出現了”,他對于郵寄選票幾乎只靠向其中一方的情況感到訝異。特朗普因此說計票工作應該停止。特朗普表示,民主黨陣營在竊取美國的選舉,摧毀美國的制度,“我們的目標是要保護選舉的正當性,我們不會允許如此重要的選舉遭到腐敗者的竊取”。特朗普還說,他和拜登都可以聲稱自己在哪些地區勝出,但最終會由法官做出裁決。
?
3、特朗普的話指向了投票完之后美國人所面臨的兩大政治問題和危機。
?
? ? ? ? 第一、誰是總統?
?
? ? ? ? 大選投票早已經結束,但計票工作還在持續進行。特朗普競選團隊在幾個選情膠著的州,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佐治亞州以及內華達州提起司法訴訟,要求暫停計票或提供更有意義的觀察大選的機會,為挑戰計票結果打下了基礎。專家指出,法律訴訟可能一直提交到最高法院。
? ? ? ?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目前正在開票的州還有阿拉斯加州、亞利桑納州、佐治亞州、內華達州、北卡羅來納州以及賓州,特朗普在賓州暫時領先2個百分點,但領先差距逐漸被拜登縮小,若特朗普拿下賓州則將擁有234票,仍不足270張選舉人票,還需要在喬治亞、北卡、內華達以及亞利桑納州勝出,才有可能連任成功。
? ? ? ? 賓州擁有20張選舉人票,如果由拜登勝出,他共將獲得284張選舉人票,超過當選所需的270張過半數的票,相當于贏得這場總統大選。問題在于,特朗普不會輕易認輸。
? ? ? ? 在美國總統選舉中,如果對計票過程或結果有爭議,可能會在州法院和聯邦法院掀起一波訴訟浪潮,最終可能向最高法院提起訴訟。實際上,特朗普和拜登競選團隊的律師大軍已經在為訴訟的沖擊做準備。特朗普在一些關鍵州已經提起了關于投票截止時間以及計票過程的訴訟。有美國評論家指出,這就意味著特朗普或拜登可能要過幾個星期,甚至拖到2021年才能被確認為獲勝者。
? ? ? ? 那么訴諸最高法院會發生什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3個由特朗普任命的大法官,分別是尼爾.戈蘇奇(Neil Gorsuch)、布雷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艾米.巴瑞特(Amy Barrett)。目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派與民主派勢力為6比3。這個局面可能會讓特朗普贏得勝利。
? ? ? ? 美國最高法院理論上說是公正正義的化身,但實際上已經高度政治化,或者黨派化。上一個提起選舉訴訟案且贏得大選的總統是共和黨小布什,當時他與民主黨戈爾(Al Gore)競選時,小布什贏得佛州25張選舉人票,使得戈爾在佛州興訟,要求重新計票,州法院對此批準,小布什因此求助于聯邦最高法院,多虧了5名保守派大法官,撤銷州法院的裁定,戈爾也才承認選舉結果。
? ? ? ? 如果類似的情況再現,最高法院再次介入來認定勝利者。那么拜登和其支持者會罷休嗎?俗話說,“法不責眾”,這在宣稱“法治國家”的美國政治也是如此。
? ? ? ? 很多美國法律專家已經指出,最高法院能否解決問題主要還是取決于政治人物及其支持者的態度。小布什和戈爾之爭還是政治“君子”之爭,兩者都具有相當高的道德水準。但今天,美國政壇“君子”已死,所留下的都似乎赤裸裸的權力之爭。
? ? ? ? 從特朗普和拜登今天的對立的程度來說,人們可以確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誰也不會輕易言輸。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已經將這場選舉和國家的存亡等同起來,顯示出誓死決戰的政治決心。
? ? ? ? 特朗普在投票之前一直試圖利用新冠疫情大流行來推遲選舉或者以其他方式來影響選舉的正常進行。他花了不少精力詆毀郵寄選票的有效性,以便提前取消11月3日投票的合法性。盡管這些行動遭到民主黨(也包括一部分共和黨人)的強烈抵制,但特朗普正在動員其支持者,向其支持者發出的信息是:不管選舉結果如何,他也要賴在白宮。
? ? ? ? 特朗普的權力欲決定了他不會坐以待斃。在過去的采訪中,他已經含糊地說,即使他失敗了,他也不會離開白宮。事實上,特朗普似乎正在積極為這種局面做準備,而民主黨人也在思考如何把失敗了的特朗普驅趕出白宮。拜登說,效忠國家的軍隊會把特朗普架出白宮。一些前將領效忠國家的言論使很多人相信軍隊會把特朗普“趕出”白宮。但也有人說,軍隊不能干預政治,應當由秘密警察把特朗普趕出白宮。但是,這僅僅是民主黨人構想的美妙場景。原因很簡單,特朗普及其追隨者和支持者不會罷休。他們會堅持到底。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國會發生一場曠日持久的憲法危機。
?
? ? ? ? 第二、雙方支持者對對方的不接受和抗議
?
? ? ? ? 因此,人們也可以預見,無論誰當選,全國范圍的規模抗議活動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雙方的支持者都不會很樂意接受對方的勝利。
? ? ? ? 實際上,自從“黑人命貴”(BLM)運動開始以來,美國社會一直處于高度的動員狀態。這種動員狀態隨著總統選舉的爭議而延續和升級。四年前,特朗普首次當選總統之后,各地的抗議運動也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次的情況可能會惡化。
? ? ? ? 那么,特朗普對此是否會動用美國聯邦執法部隊(國民自衛隊)來維持其所說的“法律秩序”呢?從他在新冠疫情期間對波特蘭和其它城市的所作所為,特朗普有可能這樣做。
? ? ? ? ?“黑人命貴”運動的激進化和暴力化也為特朗普提供使用暴力來維持秩序的合理性。新冠疫情期間在波特蘭和芝加哥發生的騷亂和搶劫似乎論證著這位“法律秩序”總統的決定的正確性。特朗普決意在波特蘭市中心部署國土安全部的部隊來恐嚇人數相對較少(大多為和平)的抗議人群。而特朗普的這種行為很可能導向抗議活動擴大和暴力升級。因為預計郵寄投票的大幅增加,統計最終結果可能需要時間,而這意味著在選舉日之后才能知道最終結果。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窗口期,任何一方或雙方都可能試圖根據當時的計票結果來宣告勝利。
? ? ? ? 大家對美國的認識,只看到“一人一票”,其實還有“一人一槍”(甚至“一人多槍”)。有的時候,一人一槍可能比一人一票還有用,美國一人一槍的權利,可以從它的《憲法》里面找得到。為什么美國控制槍支運動那么難呢?因為這是《憲法》里不能剝奪的一個權利。當人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美國人全副武裝地來捍衛他們“不戴口罩”或者“不呆在家里(要出去工作)”的權利的時候,就會知道他們如何保衛他們自己支持的總統了。也有美國人在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全副武裝的右翼國民軍從全國各地出發去首都華盛頓“護君”。
? ? ? ? 不過,一些人所說的“內戰”則不可能。原因有二。
? ? ? ? 第一、社會抗議反叛甚至革命是美國憲政的內在一部分。美國憲政給與人民的權力足夠寬泛,包括了各種各樣的權利。美國人擁有槍支的權利的根據也可以從憲法中找到。美國人得到法律上的權力比較容易。統治階層面臨壓力會給老百姓法律上的權利,但可能是名義上的權利。法律上的權利是否能夠實現就要看權力和財富。很顯然,美國是一個律師治國的國家,而非理論上的法治國家(rule of law)。可以預見,這次運動之后,美國老百姓可以得到一些法律的權利,但現實很難改變。
? ? ? ? 第二、今天美國所經歷著的政治危機還不及1960年代的危機。當時的美國開展著黑人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反越南戰爭、總統被刺殺等。盡管今天的美國社會精英之間的分裂甚于六十年代,但這次總統選舉是否會演變成一場全面的憲政危機還有待于觀察。我自己認為,一場全面的革命性的危機不太可能。
二、美國到底發生了什么?
?
? ? ? ? ?剛才所講的這些都是表象,美國社會到底發生了什么呢?我想這是我們做學問的人應當回答的問題。在美國自由派看來,今天美國的混亂就是因為特朗普的緣故,他們都罵特朗普一個人。如果是特朗普一個人的緣故的話,那很簡單,把他趕下臺就行了。但問題是美國人輕易趕不走特朗普,美國自由派有很多錯誤的認知。今天美國問題的出現有自由派的責任。今天美國人所經歷的混亂并不是像美國的自由派所說的是因為特朗普之故。如果這樣,那么事情很簡單,把特朗普趕下臺就可以了。美國人輕易趕不走特朗普本身就說明了美國自由派的錯誤認知。實際上,美國選舉反映出來的是美國社會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主要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看:
?
1、社會分化
?
? ? ? ? 這次選舉出現前所未有的高投票率。這說明什么?相信民主的人會說,這是民主的勝利。但事實上可能恰恰證明了美國社會高度分裂。特朗普和拜登兩個陣營支持者基本上“勢均力敵”,兩邊的支持者都出來投票,都不想讓對方贏。社會沒有信任度,只好相信自己。從間接民主走向直接民主。
? ? ? ? 美國的自由派慶祝拜登獲得了美國歷史上最高的普選票數。但是他們忽視了,特朗普的得票是歷史第二高。拜登已獲得超過7300萬張選票,打破了奧巴馬2008年獲得的6950萬張選票的紀錄。不過,特朗普也已經獲得6970萬張選票,已經打破奧巴馬的記錄。
? ? ? ? 人們可以為美國人高漲的政治參與而高興。但是,過度的政治參與可以癱瘓民主政治。包括亨廷頓在內的政治學家們早在1960年代就發現了這一點。
? ? ? ? 高參與度表明社會的高分化。如此分化的政治,即使拜登上任,能做的確實不多。如果共和黨繼續把持參議院,拜登能推進他的哪怕一小部分政治議程,都算幸運,例如美國醫療保險、綠色科技投資、中產階級大學生學費減免,等等。拜登對最高法院“右傾失衡”的問題沒有更好的辦法。例如,共和黨參議院議長麥康內爾,可以直接“堵上”拜登的大法官提名。
? ? ? ? 實際上,特朗普和拜登的對立并不僅僅是共和、民主兩黨的對立,更是高度分化了的社會力量的對立。實際上,這種現象也不難理解。從前美國的兩黨盡管也有爭吵,但兩黨都可以宣稱他們都是為了“國家利益”,并且對國家利益有共識。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當時具有龐大的中產階層(70%左右)。在存在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的情況下,兩黨都要照顧這個中產階層的利益,不會左得離譜,或者右得離譜。但今天不一樣了,美國的中產階層已經縮減到50%左右,社會高度分化。社會互相對立,政黨互相否決。
?
2、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
? ? ? ? 中產階層萎縮的背后是美國的經濟結構的問題,即超級全球化的結果。從制造業工廠時代到科技公司時代。福特工廠vs蘋果。財富分化,社會不公平。新冠疫情也在進一步惡化美國的經濟結構。科技公司大發財,使得傳統經濟部門遭殃。加上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美國和西方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1、調整經濟結構;2、科技公司時代的監管(反壟斷、隱私保護、企業的社會責任等)問題;3、社會公平。
3、人口結構的變化
?
? ? ? ? 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預計,到今年年中,非白人將占到美國7400萬兒童的大多數。它還預計,到本世紀40年代的某個時候,白人將占美國人口的49%,拉美裔、黑人、亞裔和多種族人口將占51%。
? ? ? ? 許多白人,尤其是沒有大學學歷的工薪階層白人男性,顯然對美國正處于變成「白人占少數」的穩定進程這一事實感到不安,甚至抵觸。他們把特朗普看作是對抗這種變化所帶來的社會、文化和經濟影響的堡壘。這就是美國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主義。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我們是誰》的觀點,白人成為少數族群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
? ? ? ? ?這里面還有一個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傳統。新冠病毒影響到的群體大多是社會邊緣群體,尤其是少數族群,黑人和拉丁裔群體。
?
4、兩黨分裂
? ? ? ? 90年代初,福山著《歷史的終結》一書,名噪一時。但是“民主”和“共和”兩黨越來越分裂。為了反對而反對,成為互相否決黨。黨爭基本上是社會結構的產物。
? ? ? ? 兩黨各自也經歷著內部變化和挑戰。傳統上,共和黨代表商業企業階層的利益,而民主黨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現在有換位的變化。民主黨自克林頓時代開始就發生變化,代表著商人和企業階層的利益(類似于英國工黨布萊爾時代的“第三條道路”)。民主黨的桑德斯說,民主黨已經淪落為“沿海精英黨”。這次選舉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同時,民主黨也面臨分裂,民主黨左派,桑德斯、華倫為代表,民主社會主義。拜登為代表,傳統精英路線。
? ? ? ? 共和黨方面,在特朗普已經變革了共和黨,轉向代表勞工(工人階級)的利益。特朗普自己也強調“共和黨是美國工人的代表”。盡管在特朗普的心目中,其政策要受惠的是白人工人階層,但這種政策也使得其它勞工階層受惠,這也是特朗普仍然有那么多的支持者的原因。
? ? ? ? 特朗普已經把一大批接受特朗普主義的精英帶入政壇。即使特朗普輸掉了,特朗普主義也會存在下去。
?
5、經濟政策
?
? ? ? ? 兩黨的經濟政策都呈現深刻的矛盾。共和黨減稅有利于富人,但又要保護勞工利益;民主黨增稅有利于弱勢群體,但又要服務于企業階層。在短期內很難找到解決方案。
?
? ? ? ? 美國白宮可能變天,但隨著“藍潮”消退,民主黨無法奪下參院控制權,參眾兩院由兩黨分治的情勢逐漸明朗。這種情況實際上有利于美國企業階層。拜登推動增稅的希望可能落空,難以推動全盤的綠能與環保政策,難以通過大規模刺激措施、將讓美聯儲維持低利率,無法加強監管科技業等等。
?
6、民主形式的轉型極其困境
?
? ? ? ? ?從總體來看,西方的民主形式的轉型已經是非常困難,西方的民主是一人一票。早期馬克思時代,議會都是商人階層,只是說男性有財產階層,給國家交過很多稅的有投票權,婦女沒有投票權,少數民族更不用說。我們看到權利的實現過程:經濟—社會—政治。從精英民主轉型到大眾民主,福利社會的背景。但“一人一票”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從“一人一票”到“一人一份”。如何做到可持續呢?誰來保障一人貢獻一份呢?傳統上,企業家(富人階層)多貢獻幾份。但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時代,誰又能來貢獻多幾份呢?所以我覺得西方自由民主以后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一人一票怎么樣保證一人貢獻一份,使得經濟更可持續發展。
?
三、對國際社會的影響
?
? ? ? ? ?美國仍然強大,仍然是一個霸權,其內部所發生的一切都會產生巨大的外部影響力。包括兩方面,即外交和內政。
? ? ? ? ?外交方面,在西方,人們普遍認為,如果特朗普連任,那么他會繼續給世界帶來危機,甚至更大的危機。二戰之后,美國一直是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的領袖。但特朗普利用美國領袖的地位把二戰之后的秩序破壞得差不多了。聯盟是美國霸權的基礎,但特朗普視“聯盟”為美國的負擔,因此美國與盟國漸行漸遠。
? ? ? ? ?同樣,美國是戰后國際組織的建設者,也是諸多國際組織的領導者。但特朗普紛紛“退群”,如退出國際組織和國際協議。無論是同盟還是國際組織,本質上都是多邊主義,但特朗普搞的都是單邊主義。對主導國際秩序的西方世界來說,他們很難再忍受特朗普了。因此他們希望拜登能夠當選,促成美國回歸到從前的狀態。
? ? ? ? 歐洲不喜歡美國的態度早就表露無遺。很多亞洲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
? ? ? ? 如果特朗普當選會發生什么情況呢?中國很多人說,大家是不是在中美之間進行選擇了呢?沒有那么簡單,很多地方不一定要選擇美國或中國,除了澳大利亞或是日本沒有辦法(這些必須依賴美國的)很多國家既不選擇美國,也不選擇中國,它們會選擇獨立。我們不要高估自己,不選擇美國就選擇我們,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他們可能既不相信美國,也不選擇中國,而是追求自己比較獨立的外交政策。值得關注的是歐洲德國、法國和俄羅斯的動向,亞洲則是日本、印度和印尼的動向。這些大國基本上決定了這兩個區域秩序的未來。如德國跟俄羅斯的油氣管道,已經修建好了,但因為美國的壓力不得不停止。法國總統馬克龍一直主張要組建沒有美國的歐洲軍隊,如果特朗普繼續當政,那么歐洲和東盟會追求比較獨立的外交政策。
? ? ? ? 如果拜登最終成為總統,我們可以認為世界秩序能回歸到以前的常態。亞洲國家認為是這樣的,包括東盟很多國家也這樣想。像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國家在安全上完全依靠美國,所以特朗普退群的話,這些國家也不喜歡,所以他們希望拜登當選,使得美國回歸到正常的大國。
? ? ? ? 那么美國有很大的可能回到奧巴馬時代的外交,比較強調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組織、強調多邊主義和同盟戰略。拜登的外交團隊大都是奧巴馬團隊的成員。
? ? ? ? 簡單地說,如果特朗普繼續當政,世界秩序必然會得到重建;如果拜登當選,更有可能回歸到傳統的世界秩序。
? ? ? ? 不過,美國對世界的影響莫過于這次選舉對美國這盞民主燈塔給西方民主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美國一直自認為是民主的典范,而其他國家也是這么認為的。如果這樣,今天美國民主所出現的亂象必然會對那些信仰美國民主的人帶來幻滅感,尤其是那些還沒有發展出新方式民主的發展中國家。
? ? ? ?前不久德國民調機構Dalia Research所作的“2020年民主認知指數報告(The Democracy Perception Index,DPI)顯示,認為美國促進世界民主化進程的前10國家是:尼日利亞、越南、印度、菲律賓、以色列、肯尼亞、委內瑞拉、巴西、羅馬尼亞、波蘭,而認為美國妨礙民主化進程的前10國家是:中國、德國、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比利時、加拿大、瑞典、希臘/法國。
? ? ? ? 很顯然,除了中國,反倒是民主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對美國民主有比較現實的看法,而那些發展中國家則對美國抱有過度理想的看法。現在美國民主出現了如此大的問題,那么這些美國民主信仰者又會怎么想呢?
? ? ? ? 如果特朗普繼續,那么對歐洲的民粹主義是一個巨大的鼓勵。民主國家的民粹主義首先爆發在歐洲國家,席卷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等主要歐洲國家,特朗普的崛起表明美國成為了民粹主義的中心。如果特朗普繼續,歐洲的民粹主義又會受到蠱惑,民粹之風會吹回歐洲。
? ? ? ? ?如果拜登當選,那么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會得到巨大的鼓勵。美國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必須走向歐洲式的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歐洲福利國家會更進一步。“一人一份工資”的制度已經在一些國家實踐。
?
四、對中國的影響
?
? ? ? ? 美國大選的爭議不僅會波及到其它國家,更有可能波及到被美國視為“敵人”的中國。對中國來說,美國選舉也早已經把中美關系拉入了危機管理模式。特朗普認為拜登當選之后會把美國利益出賣給中國,可見中國在美國這次選舉中的政治重要性。特朗普和美國強硬派這些年里拼命妖魔化中國,使得反華有了社會基礎。特朗普會不會通過給中國制造危機,進而以此為借口在其被擊敗之后不想下臺?這些也不是不可想象的。特朗普代表的是西方右派民粹主義路線。歷史上,右派民粹主義路線往往把內部問題轉移到外交和國際關系,即內部矛盾外部化,從而導致國家間的沖突,甚至戰爭。一戰是這樣,二戰也是這樣。即使拜登上臺,也是弱勢總統,在內政搞不動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搞外交,轉移內部矛盾。中國對此也不可掉以輕心。
? ? ? ? 對中國來說,至少如下幾方面,危機管理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 ? ? ? 第一,美國可能制造新的臺海危機。第二,美國可能制造新的南海危機。第三,美國可能鼓動或者直接插手中印邊界問題。第四,美國可能禁止中國使用所有的美國App,激發中國社會的內部變化。
? ? ? ? 無論如何,特朗普的所作所為已經證明了,只有人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但是,中國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特朗普。如果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充分預見到特朗普會使怎樣的“壞”。這才是理性的做法。前段時間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做法并不明智,不應以自己的短板去碰美國的優勢。在美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的時候,中國要更加開放。不能和美國比賽誰更封閉,而是要比賽誰更加開放。
? ? ? ? 如果拜登當選,情況會有很大不同嗎?
? ? ? ?不會的。沒有人能預期中美關系是否可以回歸到特朗普之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1、美國反華的政治動員已經進行很長一段時間了,現在處于巔峰狀態,很難很快平息下來;2、強硬派已經掌握權力。反華有利可圖,并且背后都是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3、社會基礎強大。皮尤民調顯示,高達70%多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的看法,為中美建交以來的最低。社會基礎直接影響政府的對華政策。
? ? ? ? 也就是說,美國對華強硬的大趨勢不會變化。我個人認為,在對華關系上,特朗普表現的是非理性的強硬,拜登表現為理性的強硬。特朗普經常制造意想不到的事情,趨向于把中美關系帶到零界點。拜登在這方面會有所改變。中美關系只要回歸理性,總能找到合作的領域。所以,一些領域的沖突和一些領域的合作會是拜登時代的中美關系的特點。(如果他當選的話,這也符合一般大國關系的特征)
? ? ? ? 特朗普對民主、人權等政治意識形態不那么感興趣,但拜登會比較感興趣。特朗普對結盟不感興趣,但拜登比較感興趣。特朗普對發動戰爭不感興趣,但拜登會比較感興趣。因此,在很多領域,中國仍然會面臨壓力。包括:1、南海;2、臺灣;3、少數民族地區;4、意識形態和認同政治;5、軍事等。
? ? ? ? 但也可以找到和美國的合作領域,包括:1、氣候合作。拜登已經表示要回到巴黎氣候協議。2、醫療衛生;3、民主人權等領域的對話。
? ? ? ? 我覺得,我們對美國今天所面臨的亂局,不要幸災樂禍,因為跟我們自己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美國的選舉如果能夠比較順利實現權力的交接,不僅是美國人的幸運、世界的幸運,也是中國的幸運。有些人很幸災樂禍,實際上兩個國家之間發生大規模的沖突,犧牲的都是老百姓的利益。對中國,我們也沒有必要過于的擔憂,因為我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阻止熱戰、遏制冷戰,并主動創造發展機遇。我們現在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貿易國,我們自己可以創造發展機遇推動世界的發展。我們應該適當地克制過度的民粹主義,作為大國也要承擔一種責任。不是說有能力就可以打敗別國,這個心態是不行的,美國就是因為有這個心態,所以墮落得很快。毛澤東說得對,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這應當是我們的目標,而不是說我們拳頭大了就可以去打人。我們強大了可以做更多的貢獻,這才應當是我們的目標。

鄭永年教授與現場觀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