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工學院雷順波教授在國際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Smart Grid發表的論文“Resilient Disaster Recovery 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Co-Optimize Service Restoration with Repair Crew and Mobile Power Source Dispatch”榮獲最佳論文獎(2019-2021),并于5月4日在2021 Top 5 Papers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Webinar上分享了獲獎論文的研究工作。

論文的作者還包括西安交通大學的陳晨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的李鈺鵬教授、香港大學的侯云鶴教授。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

期刊介紹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是一本跨學科期刊,旨在傳播智能電網最新的研究和開發成果。研究內容圍繞由產消者、電力運輸、分布式能源和通信這些不可或缺的和互動的部分組成的能源網絡,例如與輸電網相接的微電網和有源配電網、需求響應、高級計量基礎設施、網絡物理系統、多能源系統、交互能源、數據分析和電動汽車集成等。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的 2020 年影響因子為 8.960,JCR分區Q1。

?

論文簡介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全球范圍內自然災害頻發,對電網造成破壞,導致大范圍、長時間的停電。可靠的電力供應是眾多社會活動的前提,因此,供電的災后快速恢復尤為重要。該論文考慮維修調度和可移動電源調度的協同優化,為配電系統的災后恢復構建了較為系統化的方案。維修資源與可移動電源在交通網絡中的路線規劃、在電力網絡中的作業安排,以及配電系統本身的拓撲重構和運行計劃等,在所提出的方法中得到全面的協調,通過動態構建與重組微電網的策略,達成資源的充分利用。作者的研究工作在路線規劃與電網運行的多時間尺度、基于生成森林的配電網絡拓撲建模及其計算復雜度等問題上提供了分析、解決的方法。

?

教授簡介

雷順波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助理教授。他于2013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學士學位,于2017年獲香港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在阿貢國家實驗室任訪問學者(2015-2017),在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7-2019),在密歇根大學任研究員(2019-2021)和訪問研究員(2021)。他的研究興趣包括電力與能源系統、靈活智聯高能效建筑、基礎設施彈性、優化、機器/強化學習。

雷博士現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IEEE Power Engineering Letters、Energy Reports、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期刊編委會成員,IEEE PES Loads Subcommittee分委會秘書,IEEE PES Task Force on FlexGEB to Enhance Electric Service Resilience工作組主席;曾擔任IEEE SmartGridComm和IET RPG等會議的技術委員會成員,以及IEEE PES GM和IEEE iSPEC等會議的分會場主席或聯合主席。

雷博士曾獲評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最佳論文獎(2019-2021)和最佳審稿人獎(2018,2019,2021)、荷蘭4TU理工大學聯盟彈性工程中心“青年彈性學者”(2021)。

?

文章轉自理工學院微信公眾平臺,鏈接為https://mp.weixin.qq.com/s/WEtP4btDHLhXf1D0ygKk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