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張寅教授獲邀在第24屆國際數學規劃大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ISMP)作Paul Y. Tseng紀念獎特邀講座。此前,張寅教授被授予“Paul Y. Tseng連續優化紀念獎(Paul Y. Tseng Memorial Lectureship in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以表彰他在“連續優化”這一研究領域的杰出貢獻。“Paul Y. Tseng紀念獎”每三年頒發一次,張寅教授是該獎項的第四位獲獎者,該獎項既往獲獎者皆為“連續優化”領域的杰出學者,在原創的理論成果、創新應用或軟件開發方面有著重大影響,并積極推進亞太地區的“連續優化”研究。

張寅教授所作Paul Y. Tseng紀念獎特邀講座題目為“Seeking Consensus on Subspace in Distributed PCA Calculations”,該工作提出了一種利用子空間拆分策略加速分布式主成分分析的計算方法,為防止私有數據泄漏建立了一種有效保障措施,證明了算法的收斂性質,很廣的數值數值試驗表明該方法具有很高的通信效率。

?

一、國際數學規劃大會

國際數學規劃大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ISMP)是國際數學優化學會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Society, MOS) 旗艦會議,每三年舉辦一次,也是國際數學優化領域最大規模的會議。會議旨在加強世界數學優化研究者之間的聯系,促進數學規劃理論、算法、計算以及建模方面最新成果的交流。

點擊圖片,進入官網

?

二、Paul Y. Tseng連續優化紀念獎

Paul Y. Tseng Memorial Lectureship?in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Paul Y. Tseng連續優化紀念獎于2011年創立,在2012年第21屆國際數學規劃研討會(ISMP)上首次公布獎項,每三年在ISMP大會上公開頒獎。該獎項旨在表彰在原創的理論成果、創新應用或軟件開發方面有著重大影響,并積極推進亞太地區的“連續優化”的杰出學者。既往獲獎者皆為該領域頂尖的專家、學者。

?

三、教授簡介?

張寅 ZHANG, Yin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

校長講座教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

張寅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校長講座教授,2021年以前是美國萊斯大學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終身正教授。張寅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最優化算法設計、分析、實現,以及各類實際應用和相應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張寅教授對線性規劃、半定規劃和非線性規劃的內點法做出了開創性貢獻,近年來在圖像恢復和壓縮感知等數據的理論和算法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貢獻。

張寅教授在國際頂尖的同行評審學術雜志上發表過近百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曾多次獲得相關學會、協會和雜志頒發的最佳論文獎。他的研究項目長期受到美國國國家自然基金和其他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的資助。他的主要學術成就包括:第一,在最優化算法領域中近三十年來最重要的進展之一是內點法的研究。該方法現已成為解決一般性凸優化問題最可靠和最精確的算法。張寅教授在內點法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工作,包括首創內點法超線性收斂速度理論和非可行點迭代收斂理論等重大理論突破。第二,他設計開發的線性規劃軟件LIPSOL被最權威的科學和工程計算平臺MATLAB選為官方軟件并購買版權,從而被世界各國成千上萬的MATLAB用戶長期廣泛運用。第三,張寅教授帶領的團隊在圖像與信號處理算法和數據壓縮感知算法方面均做出了世界領先的成果,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三篇論文的被引用數在2017年已達到平均千次以上。張寅教授將最優化應用于實踐中的一個成功案例是與美國航天局“航天器無推進劑最優旋轉路徑”項目的合作。航天器無推進旋轉是用于執行航天器旋轉控制而不需要使用燃料推進器的最佳姿態與軌跡。張寅教授的學生在他和合作者的指導下,成功解決了這個最優控制軌跡的計算,使無推進旋轉在2006年和2007年兩次在國際空間站上實現,節省了將燃料運送至國際空間站的費用。

張寅教授在萊斯大學是首個獲得“優秀導師校長獎”的教授。他曾指導了近三十名碩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其中有多位目前正活躍在國內外數學優化領域,如北京大學文再文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劉歆研究員、南京大學楊俊鋒教授等;緊密合作過的年輕學者還有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印臥濤教授(現阿里巴巴達摩院決策智能實驗室負責人)。?

除張寅教授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學術)羅智泉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訪問教授葉蔭宇曾分別于2012年和2018年榮獲此獎項。

?

文章轉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微信公眾平臺,鏈接為https://mp.weixin.qq.com/s/DkNKHOl7J5pTzAcjep9k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