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堂】段鑲鋒教授:范德華異質結與超晶格——超越二維的無限可能
主題:范德華異質結與超晶格——超越二維的無限可能
主講嘉賓:段鑲鋒 教授
主持人:唐本忠 教授
日期:2025年5月12日(周一)
時間:下午14:00 - 15:30
地點:綜合教學樓C 203(TxC 203)
語言:英文
嘉賓簡介:段鑲鋒教授1997年本科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研究成果催生了納米技術企業Nanosys的創立。2002至2008年,段教授作為創始科學家團隊成員,主導Nanosys的前沿技術研發工作。2008年,段教授加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聘Howard Reiss職業發展講席教授,2012年晉升為副教授,2013年晉升為正教授,2023年榮膺杰出教授,2024年起擔任Raymond A. & Dorothy A. Wilson冠名講席教授。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納米材料、納米器件及其在未來電子技術、能源科學和健康科技等領域的應用。
段鑲鋒博士因其在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的開創性貢獻榮獲多項殊榮,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百強創新者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任創新者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杰出青年教授獎(CAREER Award)、Alpha Chi Sigma Glen T. Seaborg獎、美國總統青年科學家與工程師早期職業獎(PECASE)、海軍研究辦公室(ONR)青年研究員獎、能源部(DOE)早期職業科學家獎、人類前沿科學計劃青年研究員獎、杜邦青年教授獎、貝爾比獎章、國際電化學學會趙武田能源電化學獎、材料研究學會中期職業研究員獎、IEEE納米技術理事會杰出講席獎、IEEE納米技術先鋒獎,以及近期獲得的英國皇家化學學會Stephanie L. Kwolek獎和Faraday Horizon獎。段教授也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RSC)、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FAAAS)以及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FNAI)。
摘要:二維原子晶體(2DACs)與范德華異質結(VDWHs)的興起,催生了無需化學鍵結合的、復雜異質結構構筑策略的興起,突破了傳統外延生長的局限。本報告將首先回顧利用范德華(VDW)相互作用實現多種材料的集成并保持純凈界面的早期工作。隨后,我將重點介紹團隊在構建范德華超晶格(VDWSLs)方面的最新進展。該類超晶格由二維原子晶體層和化學組成及結構特性可調的自組裝分子插層交替構成。分子插層的引入能夠精確調控二維原子晶體的電子、光電乃至拓撲性質,并已成功用于構筑具有自旋選擇特性、手性超導等新奇物理效應的手性分子超晶格。分子設計與模塊化組裝的結合,使得這類二維材料-分子范德華超晶格成為一個強大的通用平臺,用來設計并實現材料的涌現特性與非常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