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期駐校藝術家操應旺作品展——無界

展期:2021.08.31-2021.10.07?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TC101 SPACE

開幕 :2021.08.31 (周二)16:30-17:30

?

關于藝術家

操應旺

深圳市慈善會?操應旺藝術公益基金發起人

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深圳市青年書法家協會顧問

深圳市書法院創作員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子非魚藝術館創辦人

中國蘭亭雅集網副總編輯

深圳獅子會分區主席

知名收藏家、策展人、美術評論家

?

?

部分展出作品

《船動湖光滟滟秋》

紙本設色 31x40cm?


?

《江南人家》

48x59cm??紙本設色

?

《曲項向天歌》

35x43cm??紙本設色

?

《郊外》

50x60cm?紙本設色

?

《大地的旋律》

96x178cm??紙本設色

?

《東晉、南漢》對聯?

240x50cm?紙本設色

?

意臨王羲之尺牘?

35x138cm??紙本設色

?

《字勢》小篆四條屏?

34x138cmx4??紙本設色

?

蘇東坡《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240x50cm??紙本設色

?

?

藝術名家眼中的操應旺

張愛國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副主任、教授

去歲初秋余于深圳見應旺畫作,水墨氤氳,彩筆點綴其中,驟見之,以為吳冠中余緒,嘆賞再三。今歲盛暑,余假深圳子非魚藝術館講學辦展,應旺又以數十幅畫作見示并屬題一二,水鄉靈秀,城市星列,墨彩華章,滿目粲然,較去歲所作又有大進。應旺早年即接觸書畫名家,收藏又富,是以見多識廣,眼界高闊,既敬畏傳統,又不受條條框框之束縛。故其一旦出手,涉獵于畫,即見其不凡之筆墨意境。

?

蔡顯良

暨南大學博導、教授

何香凝美術館館長

應旺兄筆下既能展現周莊、烏鎮、西塘等江南古鎮的形色風貌,亦能表達對西遞、宏村等徽派故土的千千情結,筆墨輕松,境界自然,格調素潔,讓人心馳神往。因此而言,凡欲獲繪畫神髓者,既須多覽古人筆跡,更須“多歷山川,廣開眼界”也。

?

宋玉明

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原深圳美術館館長

常憶江南,是曾生長在江南或有過生活體驗的人的一種思念。一個畫家成長與他生活經歷十分相關的。這一點,在青年畫家操應旺的身上體現的十分明顯。出生在安徽的操應旺,從小就受到古皖文化的熏染,詩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浪漫和朦朧早早地進入了他的心間,古老的村落、溪流、炊煙......這些江南水鄉點點滴滴的美好都常現在他的筆下。

水鄉是有情的,在他的筆下,那一座座小橋,一只只烏蓬船,一棵棵樹叢,一扇扇窗戶,一陣陣大雁。還有牧童、魚鷹、月光、青石磚、木門窗、撐著油紙傘的姑娘……無不表現著江南水鄉小鎮的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畫風清新、色彩鮮麗,細微之處,多能打動人心。

?

鄒明

著名山水畫家

深圳大學教授

夢里水鄉是一種意境,走進應旺先生的水鄉小品,可以感受到如夢境般的江南流淌的是一種靈動,心的靈動,清新、明快。在江南生活多年的體驗,對應旺先生來說是一種積累與滋養,筆下的水鄉有一種江南人熟悉的情韻,表現的不只是生活感受,還有一種文人情懷。墨韻間融入一些亮麗的色彩,相映成趣,憑添了生活里的陽光感,令人賞心悅目。

?

馬順先

著名花鳥畫家

深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應旺兄選擇了江南作為描繪的對象,是合乎情理的,江南濃郁的風情在他的筆下描繪得如癡如醉,也只有了解江南的人才能體味其中的美妙滋味。可以說,他出色地描繪了江南,江南也成就了他。

?

鞠稚儒

西泠印社理事

深衛視“鞠說好看”欄目主持人

一幅幅精美的畫作面前我不禁止步,他很細膩,而且題材是極濃郁的江南特色,與吳冠中有別,是老百姓的喜聞樂見又充滿靈氣的畫面。

?

陳湘波

廣東省美協副主席

深圳市美協主席

關山月美術館館長

他的繪畫主題更多的是表現他曾經生活和學習的“江南水鄉”。水因山而靈,山因水而秀,靈秀,是江南人文特有的品性。常憶江南,也成為應旺兄無法割舍的情懷和最常表現的題材,這股鄉愁被他轉化成畫筆下的白墻黑瓦、小橋流水和春柳飛燕等美景,他用柔和的色調將江南水鄉的春光乍泄景色展現于筆墨丹青之上。畫面充滿詩意,布局精妙,線條準確有力,枝桿蜿蜒遒勁,富于變化。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小村的黑瓦白墻,和諧而清新的色調,寧靜而恬淡的境界,使畫作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也正因此成就了其個人藝術創作的亮點,也成全了藝術愛好者的欣賞點。近期他又沉溺于寫生,不懈地從大自然中吸取營養,難能可貴。

?

TC101 SPACE?

TC101 SPACE位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下園教學樓 C 棟首層 101,展廳面積250平方米,層高8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由大學藝術中心(UAC)管理運營。??

TC101 SPACE立足校園,致力于推廣優秀的藝術家和藝術項目,為師生創造觀看、交流、參與當代藝術的場景,是學校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外展示校園文化藝術多樣化的窗口之一。在展覽項目中,運營團隊與充滿創造性的藝術家不斷挖掘空間的潛力,突破空間的外延,打造一個擁有更多可能性和可塑性的校園公共藝術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