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走入一個陌生的會場,里面的人全都不認識。不要慌,眼鏡的人臉識別功能開啟,每個陌生人瞬間成為“老朋友”——他(她)的名字、特點、愛好等等,在眼鏡的顯示屏上全都一目了然,你很快就跟周邊的人打成一片……這熟悉的一幕是不是經常在特工題材的電影中見到?現在,港中大(深圳)6位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發,將電影中的經典橋段變成現實。而這種結合了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的智能眼鏡也即將走上市場。

?

? ? ? ? VR+AR,智能眼鏡升級換代

? ? ? ? 一群陌生的同學坐在桌前,記者走過去,一個都不認識,氣氛有些尷尬。其中一位同學熱情地招呼記者戴上眼鏡,結果局面一下子熱絡起來——隨著記者的視線鎖定某人,就能同時知道他的名字,甚至還有個人資料 。冷場?不存在的!這就是港中大(深圳)學生團隊研發的成果——智能眼鏡。

?

港中大(深圳)學生團隊研發的成果——智能眼鏡

?

? ? ? ? 團隊成員胡夢雷同學告訴記者,這款眼鏡在傳統的智能眼鏡基礎上,增加了身份認證及信息展示功能,使得它在安保、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團隊也在逐步對眼鏡的外形進行修整,使它有機會能進入社交場景,或者應用于導航,給使用者更加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我們的長遠目標,是將VR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實時演說領域、遠程協作領域,提升產品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構想性,并探索VR技術的其他可能性,最終成為接軌5G智能網絡時代的智能設備。”

? ? ? ? 人臉成像、智能穿戴、5G網絡……聽到這些前沿的科技名詞,很難相信侃侃而談者是一群在校的大學生。包括胡夢雷在內,該團隊共有6名學生,分別是金方潤、王子澳、涂宇嘯、葉樹謙、李衣米,他們全部來自港中大(深圳)理工學院。 學院的陸一驊老師是這個團隊的指導老師,她說:“學生們能把想法付諸現實很不容易,我一直鼓勵他們,告訴他們:大學里所學的東西,不能停留在紙面上,遲早都要面臨應用。你們能在大學階段做出一個成熟的產品,對于今后無論是深造還是就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你們最大的財富。”

?

? ? ? ? 學習+創業,成績始于創新沃土

? ? ? ? “其實我們最早只是萌發了一個念頭。接觸一些智能穿戴產品后,我們覺得現在市面上的智能眼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就提出,我們自己做一個產品吧!”胡夢雷同學說,這個念頭得到了小伙伴們的響應,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一籌莫展——從創意到想法,從想法到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 ? ? 團隊成員李衣米感慨地說,大家雖然在同一個學院,但所學的專業都不同,研發智能眼鏡的過程中,團隊的協作精神成為他們小有成績的“法寶”。團隊成員各司其職,發揮特長,團隊實現了“1加1大于2”的飛躍。團隊成員金方潤笑著說:“當然,我們也沒少爭論。爭論的焦點還不是技術,而是眼鏡的外觀。怎么樣更時尚,怎么樣更方便攜帶?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爭論的結果是,眼鏡精益求精,越來越貼合實際。?

?

研發團隊

?

? ? ? ? 而為團隊注入第一針“強心劑”的,是2017年底,他們的創意得到了學校“星河創業基金”的支持。有了資金后,團隊開始投身于忘我的研發。團隊中,除了涂宇嘯同學目前還在讀大三,其他5位同學全都是大四,學業繁重、面臨深造和就業的壓力,他們如何在學習之余還能投身研發?“沒別的訣竅,就是擠時間死扛。”胡夢雷笑著說,他們為此沒少犧牲節假日,寒暑假也抽出很多時間泡在實驗室。

? ? ? ? “我們要非常感謝學校對于學生創業的鼎力支持,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機會和平臺,在校園內給我們提供了實驗場所。像校內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實驗室,對我們項目都有很大幫助。”團隊成員說,正因為在這樣一個鼓勵創新、創業的氛圍里,他們的創意才能從圖紙變成實物。

?

? ? ? ? 完善+推廣,夢想不因畢業擱淺

? ? ? ? 現在,團隊的大部分成員面臨畢業,他們的創業會不會就此畫下休止符?陸一驊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四川、浙江的公司與團隊建立了聯系,下一步計劃量產,將眼鏡在安防領域得到推廣和應用。可以說,這個項目已經從校園產品走向了市場。

? ? ? ? 雖然團隊中有三位同學已經確定將去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地繼續深造,團隊的分別已成定局,但團隊還會有一個永恒的“向心力”——深圳。目前,團隊正在尋找公司注冊地,盡快將項目落地。團隊里也會有成員留在深圳工作、深造,繼續項目的推進與推廣。“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真正從學校走出去,吸引更多社會的關注,得到大眾的認可,為深圳相關的產業貢獻力量。”

? ? ? ? 耐人尋味的是,這一款承載了青春夢想的智能眼鏡,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團隊成員的人生走向。胡夢雷同學本科的專業是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但在申請國外高校繼續深造的時候,他毅然地選擇了“智能穿戴”的方向。創業的種子已經埋下,去國外學習更多的先進技術,不斷完善產品,為深圳的產業助力……學習促進了創業,創業反過來又影響了學習,這是一個多么理想的健康循環!

? ? ? ? 夢想,未完待續。

?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

編輯:沈雅齡(2017級理工學院、思廷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