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名師講座”回顧 | 賈建民教授為你解讀基于大數據的行為研究
“中大名師講座”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定期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學者做客“中大名師講座”,以促進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主講嘉賓:賈建民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
市場學系教授和系主任
教育部“講座教授”
?
“中大名師講座”回顧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賈建民教授通過理論模型和實際例子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利用大數據開展行為研究的重要性和在當今社會的各種應用。他向我們介紹了如何通過大數據的“時空關”(即時間-空間-關聯)三個維度來洞察當今的商業和社會問題,并鼓勵大家對好奇的事件進行研究。
賈教授總結了三種數據,分別是社會網絡數據、流動性數據、以及APP數據。這些數據是由人們的日常行為驅動而產生,因此描繪了人類的基本行為特征。通過“時空關”可以研究用戶數據所呈現的時間、地點、以及社會關聯信息,更好的洞察人們的行為。研究者能夠通過這組復合信息,結合與之相關的朋友等其他信息,借助機器學習來推知個人的社會階層、收入水平、以及信用評估,并以此為基礎創造更好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利益。
港中大(深圳)協理副校長蔡小強教授向港中大賈教授贈予“中大名師講座”紀念證書
?
在科學研究方面,賈教授說明了如何通過大數據尋找研究問題、如何將大數據融入行為研究、如何解決大數據行為研究中的因果關系、如何開展大數據的現場實驗和自然實驗等。特別是通過現場實驗或者自然實驗,可以產生出大數據(往往是自變量)所缺少的描繪研究對象的因變量,并以此來建立大數據自變量與行為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其涉及的具體研究問題包括移動社會網絡中的利他行為、地震情況下的應急溝通行為、以及手機App使用對災后感知風險的影響等。非常有趣的是通過研究雅安地震前后受災人群手機上的多種娛樂活動是否中斷,來獲得如何開展災后心理重建的重要信息,并可以以此指導人們實際的修復行為,創造社會價值。
對于大數據研究,賈教授表示興趣和好奇心在研究中是很重要的,它能指導研究者從大數據和實際生活中發現更多有研究價值的科學問題和事件。
?
學生感想
?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信息爆炸,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身需求的年代,對人個體或者群體的行為研究是一個注定擁有無限潛力的領域。聽完賈教授的講座后,我對大數據這樣一個已經發展趨向成熟的工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還從理論和實踐雙面了解了大數據模型在行為研究中的應用。另外作為一個四川的同學,教授對地震前后群體的手機使用規律的分析更是六六六,與自身的體驗契合度非常高,這也更讓我體會到了大數據在針對一些問題分析時的有效性。
??????????????????????? ——郭曉涵 2016級理工學院學生
?
聆聽了賈建民教授的講座,自身獲益匪淺。大數據推動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是近幾年來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賈教授深入淺出,直觀的數據分析讓我們感受到了大數據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以及大數據行業的發展潛力。通過這次講座,我對大數據的實用性有了更多了解。
——管天堯 2017級理工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