璨星群像:2025級新生之聲
2025年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邁向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來自四方山河的年輕學子將在這所不斷躍升的學府開啟新篇章。他們也將與大學一道,賡續榮光,再度啟航,用青春與夢想續寫新的紀元。
今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迎來四千多名2025級本科、碩士、博士新生注冊報到。本科新生共1900余名,其中1648名來自內地(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包含港澳臺僑學生53人,藝術類(音樂類)學生95人,生源覆蓋全國21個?。ㄊ校┘案郯呐_地區,整體生源質量穩步提升。在廣東,我校繼續蟬聯憑高考成績錄取的省內院校榜首,并在極大多數省(市)名列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第一;在極大多數地區的港校中,我校生源質量亦名列前茅。作為一所國際化大學,我校錄取學生的高考英語平均分達136分。
8月18和19日, 254名國際本科新生和196名國際交換生已經完成了報到注冊。這些本科新生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意大利、日本、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希臘、法國、蒙古等26個國家。英國杜倫大學、意大利博科尼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等55所世界知名高校今年均選派交換生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習。
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攜多元背景與遠志,從五湖四海匯入港中大(深圳)的學術共同體,自神仙湖畔啟程,他們將以扎實學養與開放視野投身國際化學術合作與全球議題,在求索與創造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區浩陽和區浩明同學
來自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的區浩陽和區浩明是雙胞胎兄弟,他們同時選擇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被這里自由、包容、國際化的學術氛圍,以及強大的師資、教授的親和力、具有人文關懷的書院制所吸引,哥哥區浩陽即將入讀數據科學學院,“我想在專業上有所精進,很興奮能學到很多新的知識,希望在這里能夠去多實踐,多參加一些活動,我還希望能夠通過大學為我未來國際化的學術道路做一些鋪墊和準備?!钡艿軈^浩明即將入讀理工學院,“因為港中深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我想通過這種多元的文化交流,接觸不同的朋友。也希望能在這里學好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創新能力。據了解,港中深出國深造比例非常高,大學4年之后出國讀研也是我很堅定的計劃,此外,港中深和很多科技大廠是有合作的,我想也能接觸到這些前沿的科技的領域,能夠豐富自己的認知,提高能力。”

葉錦蓉同學
來自成都的葉錦蓉同學即將入讀人工智能學院,“當我看到港中深‘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的辦學宗旨時,我有一種命中注定的感覺。這里不僅教授學科知識,更致力于全人培養。在EPC的體驗中,我發現了更多值得熱愛的理由。學校的理念在處處生動可感:從處處展現中西合璧之美的建筑,到塑造全球視野的創新課程;從走訪騰訊等企業、聆聽前沿科技講座,到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精彩紛呈。同時,人文關懷無處不在:無論是大學導師計劃、教授茶敘,還是書院的迎新活動……這些經歷幫助我順利邁入人生新階段,既緩解了學習上的不確定,也撫慰了思鄉之情。在港中深,我找到了真正的歸屬?!?/p>
李響同學
來自廣州的李響同學即將成為音樂學院的一員,“卓越的學術風范與濃厚的人文氣質,是我堅定選擇這里作為夢想學府的最大原因。在這里,你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能量與溫度,世界級的教授將以不懈的支持托舉你的成長。獨特的書院制把我們凝聚在一起,跨越學科與國籍,以‘全人教育’的理念,賦能我們釋放最大的潛能?!?/p>
吳明珍同學
來自江蘇的吳明珍同學即將入讀金融工程專業,“讓我選擇港中深的,是去年冬天那場‘意外’——我來深圳參加辯論賽時來到港中深的校園參觀,在圖書館看到動人的一幕:一個理科生桌上同時攤開著《莊子》和python編程書,而他的水杯上貼著‘博文約禮’的便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港中深是一所集中外之所長,通古今之變遷的學校。這里傳承著香港中文大學的精神血脈,更有著深圳特有的城市活力?!?/p>
肖媧笑同學
來自云南的肖媧笑同學即將入讀理工學院哥大班,“我第一次了解到港中深是在三年前的宣講會上,與世界接軌的教學模式,開放包容的交流理念,堅實豐厚的文化內涵,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每一樣都使得當初的我感到無比的振奮,我便渴望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一員。我希望在大學這片廣闊的海洋上,我們這些自由飄蕩的帆船,能夠學會需要獨立思考,展現自我價值,成為真正的掌舵手。”

鄭天樂同學
來自江西的鄭天樂同學即將入讀經管學院,“記得羅智泉院士曾蒞臨我的中學講述前沿科技與大學前景,讓我第一次覺得‘學術大家’離自己這么近,高三沖刺的時間里,港中深為我們班級送來倒計時掛畫,我們在上面涂鴉、寫下互相鼓勵的話,鼓勵我們追求夢想;考后填志愿時,是招生組的老師一點點幫我拆解疑惑,讓我堅定了走向港中深的信念。港中深頂尖學術水平與極致人文關懷的融合正是我心中理想學府的模樣。”

焦芮穎同學
來自山東的焦芮穎同學即將入讀醫學院,“港中深是我整個高三的精神動力,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學校情緒不好,媽媽把我接回家,整個下午,我們坐在窗邊,共讀徐揚生校長的《擺渡人》,我的情緒漸漸平復,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曾經看過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的圖片,‘我要考上港中深’這樣的想法從未如此堅定過。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所學校獨一無二的人文關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有溫度的大學,還記得面試前在候考室里等待時,朱世平副校長一句‘Chinglish is the best language in this world’瞬間緩解了我的緊張。”

呂一凡同學
來自江蘇的呂一凡同學是游泳五項國家一級運動員,“從小,我就努力兼顧學業和游泳訓練。港中深的全人教育,給予自由選擇專業的權利,同時又擁有優異的文體并舉的氛圍,能讓我兼顧學業和游泳訓練,所以,港中深成了我唯一且堅定的答案。最吸引我的是包容中西的國際化視野和學校平等自由的人文氛圍。這些不僅賦予我泳往直前,找尋心之所向的勇氣,還讓我體驗到家人一樣的溫暖和包容?!彼M诮鹑诹炕I域深入學習,提升認知;更希望將自己在競技體育中磨練出的韌性、團隊精神和規則意識,融入未來,為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祺翔同學
來自福建省的林祺翔同學即將入讀人工智能學院,“深圳這座城市充滿創新與活力,這也讓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自然而然地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橋梁。我非常期待融入這樣的國際化環境,讓自己的視野隨著這座城市和大學一起拓展。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新生先選擇學院,而非具體專業。你可以自主決定學習方向,有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興趣、找準人生路徑。這種對個人選擇的尊重讓我明白,在這里,我能夠真正‘做自己’。”

由書心同學
來自哈爾濱的由書心同學即將入讀經管學院,“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我在線參加了港中大的Global Leader Program,這段經歷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所大學的國際化教育,從那時起,我明白這正是我所向往的學術環境。我希望在經濟學領域學習深耕,在國際化的氛圍中成長為能夠跨越差異、連結彼此的人。”

楊雪丹同學
來自北京的楊雪丹即將入讀人文社科學院,“當我抵達深圳,踏入港中大(深圳)校園時,這所大學再次令我由衷贊嘆。校園中隨處可見的徐校長書法作品,讓我意識到:一個人既應擁有科學探索的精神,也應懷有人文與藝術的情懷。清晨沿著神仙湖慢跑,眼前的美景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EPC開幕式上老師與學長學姐的熱情歡迎,也讓我再次感受到這所大學的開放與包容,這是一所博學與品格并重、薪火相傳、擁抱先進理念、胸懷國際的卓越學府?!?/p>
韓寧同學
來自深圳的韓寧同學即將入讀數據科學學院,“徐揚生校長《擺渡人》中那些樸素而深邃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讓我意識到:自我提升常常源自看似平凡的瞬間。到了高三,我的父母幾乎成了港中深公開講座的???。與幾位校友的交流更讓我明白這所大學的真正不同:這里的老師不僅傳遞知識,更把學術與現實世界相連,推動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創新。希望我能在港中深的學術滋養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黎晉彬同學
澳門的黎晉彬同學即將就讀經管學院,“我覺得這個學校有非常好的國際化的教育氛圍,有非常好的國際化師資團隊。此外,我覺得深圳是一個很有活力,充滿創新的城市,在過去40多年,就是這座城市,展現出了無限的魅力,使我向往這里?!?/p>
陳詠華同學
來自中國臺灣的陳詠華同學:“這里有很多對外交流的機會,教學資源也很好,學校的建筑感覺非常氣派,然后也很現代的風格,就是讓人覺得住在這里生活一定是很舒適美好的。對后面的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很具體的那種期待的感覺?!?/p>
楊樂飛同學
來自香港的楊樂飛同學即將入讀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這所學校從注冊報到和咨詢問答,都能感覺到非常的人性化,港中深的老師都非常熱情,我晚上十一二點鐘詢問問題,也是能很快的就能給到相關答復。我打算報臨床醫學,將來希望能回到香港去做一個醫生?!?/p>
右一:美國交換生Ian Shepherd
來自美國的交換生Ian Shepherd即將入讀人文社科學院。他選擇深圳,是深深被這座城市的文化多元性與開放氣息吸引。在他看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未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渴望切身感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同學們交流互鑒。他也表示,希望未來能夠深入探索這座城市,并計劃在學業之余不斷學習中文。

來自阿塞拜疆的本科生Khalig Guliyev即將入讀經管學院。他此前曾在中國香港旅行,對香港中文大學有所了解。得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設立,他便立志來此求學,這座充滿活力的創新之城一直令他向往,此次入學已是他第二次來到深圳。他表示,每一次踏入這座城市,都能直觀感受到其日新月異的變化與蓬勃的創新氛圍。Khalig特別提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全英文教學模式,極大緩解了語言溝通的壓力,提供了理想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

來自俄羅斯的Nikita Reznichenko即將入讀數據科學學院,對深圳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充滿向往。他說:“相信在港中大(深圳),我不僅能獲得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能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我期待在這里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數據科學領域共同探索、共同成長?!?

曾多次到訪中國的瑞士本科生Aiyana Bachmann,一直對中文學習充滿熱情,但也坦言其挑戰性。因此,港中大(深圳)的英文教學環境令她倍感安心?!斑@里的全英文授課完全契合我的學習需求。我可以在課堂上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學習漢語、沉浸式體驗中國文化——這是一舉兩得的寶貴機會?!?/p>
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Ryuichi Minami是該校首位赴港中大(深圳)交換的學生。盡管此前已游歷過中國很多城市,但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深圳。他對中國的高速發展充滿好奇,而深圳作為創新之都,正是觀察這一奇跡的最佳窗口?!拔移诖ㄟ^這次交換學習深入了解中國的科技生態,也希望能結交更多中國朋友,建立長久的友誼?!?/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