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堂】劉遵義教授講述“中國成長的動力”
此次演講中,劉遵義教授分別從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經濟轉型模式的戰略性選擇、未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新的增長點等多個方面與在場師生及廣大市民朋友進行互動、探討。其中,在構建經濟持續長期增長的幾個指標中,劉遵義教授通過“儲蓄率增長、勞動力分布、投資總量變化、真實GDP變化、中國進出口量數據、匯率變化”等多個變量曲線,以詳實的數據論證了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的潛能優勢。隨后,劉遵義教授從經濟發展模式的角度進一步闡明了中國近幾年經濟增長的原因。他指出,與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前蘇聯、東歐國家相比,中國采用了更為柔和的改革方式,這就包括:“三來一補的企業運作模式、雙軌制、新人新辦法-舊人舊辦法”。這與前蘇聯、中東歐國家“休克療法”的經濟改革方式有極大區別,且優勢明顯,即便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通脹率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這也與前蘇聯及東歐國家有極大的不同。講座最后,劉遵義教授預測,中國經濟在未來一段時仍將持續保持增長的常態,且在人力資源、進出口方面展現出更多優勢。
在講座最后的互動提問環節,并就同學提出的油價下跌對華經濟發展的影響、菲律賓經濟發展趨勢預測、中等收入國家怪圈等問題,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思考與理解。
據了解,本次講座吸引了來自包括中大(深圳)本校師生、市民朋友、工商業界人士在內的500多位聽眾參與活動。
?
【演講PPT詳見】:中國成長的動力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遵義教授以“中國成長的動力”為題來校演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向劉遵義教授贈送書法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