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嘉賓簡介

關子尹教授,德國波鴻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現任哲學系教授、人文電算研究中心主任、現象學與當代哲學數據中心主任。關教授曾任多所高校訪問學者,包括美國夏威夷大學、杜鏗大學、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等。他是「2013-香港十大優秀網站」之一的「粵語審音配詞字庫」開發團隊的主持人,「漢語多功能字庫」是其團隊歷時八年而仍在開發中的最新項目。

「漢語多功能字庫」建立的背景

「漢語多功能字庫」乃「2013-香港十大優秀網站」之一的「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的全面升級版。新字庫之建立,旨在援用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簡帛等)材料,俾跨越「隸變」之阻隔,并結合傳世文獻及其他相關數據,以追索漢字的意義根源。再結合當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基本漢字教育提供有用的參考。

?

為什么要建立「漢語多功能字庫」

關教授先給同學們展示了許多的對聯和牌匾,對于隸書之后發展的字體,同學們能夠很容易辨認出來,但是在隸書之前的字體,同學們辨認起來就有很大的困難。關教授稱其為“隸變”。

以下圖片中的字你能認出多少呢?

關教授認為“隸變”是漢字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關鍵,其有利的地方是容易書寫,建立起書寫規范;其不利的方面是古文字中帶有認知意義的部件從此較難辨認,甚至造成混淆,導致后世難以掌握文字的本意。

關教授還提到現行楷書的偏旁部首皆為隸變的結果,故皆有誤導的可能。關教授認為補救的辦法就是漢語多功能字庫計劃,回到古文字世界去探求字的原意,部件樹的應用可以通過部件補充部首的不足。

?

「漢語多功能字庫」的功能

「漢語多功能字庫」網頁增訂的功能包括:「古文字系形」、「形義通解」、「英漢索引」及其他如「部件樹」、字典辭書鏈接、全文檢索、相關圖片等。「漢語多功能字庫」在現有的各種網站中,功能堪稱嶄新及全面。

關教授在現場演示如何使用「漢語多功能字庫」

?

提問環節

在提問環節,有同學問及漢字繁體簡體之爭,顧陽教授與關教授探討了漢字中聲旁部首對于文字構成結構的影響,還有同學向關教授請教應該閱讀哪種哲學書籍。

同學們與關教授交流

人文科學院院長顧陽教授與關教授探討漢字結構

除此之外,關教授還跟大家分享了他近期關于漢字結構組成公式的研究。被同學們的熱情所感染,關教授表示,希望以后還有機會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再與同學們進一步探討漢字的魅力。

對此領域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登錄「漢語多功能字庫」的頁面了解更多。「漢語多功能字庫」網址如下: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

文案/ 鐘佳林 (2015級經管學生)

攝影/ 陳康 (2015級理工學院學生)

朱心怡 (2015級經管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