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講堂】劉笑敢教授談“莊子的兩種逍遙與兩種自由”
劉教授從讀莊子須讀郭象的注釋這一共識談起他做這一題目的原因,他說明了莊子的思想中心主要是安命而逍遙。莊子認為,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無數的必然,而面對這些必然,我們的自由意志是無能為力的。因此,我們必須用安之若命的精神對待生命中的無可奈何。莊子思想中的“命”往往是與大自然聯系的,如黑夜白晝,無法改變。為了方便同學們的理解,劉教授以《逍遙游》為例,證明莊子的逍遙是承認”命“,安了命之后才能獲得真正的意志自由。莊子這樣的逍遙,是中國文人傳統式的逍遙。
而郭象所談的逍遙,給大小之分賦予了新的定義。他認為,無論大小,各安其分,不必超越現實,個體境遇也不必過分追求。只要自己覺得自足,就是大;老百姓無論地位再低,只要自給自足,就是逍遙的。因此,郭象所認為的逍遙與莊子就有了區別,因為莊子認為大小實際上還是有區別的。郭象思想的中心,是足性而逍遙。
之后,劉教授將這兩種逍遙進行了比較,并且以柏林為例,談及了兩種自由。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將“中國文化大講堂”紀念牌贈予劉笑敢教授
聽眾感受:
作為一個創業者,來到港中大聽劉教授關于“莊子、自由”的講座,解惑答疑,受益良多。
過往初聽莊子,習慣將“逍遙”的內在追求獨立來看,于是感受心靈的“逍遙”就與現實生活有了沖突,越是追求心靈內在矛盾。今天通過劉教授講解,方知莊子所談的“逍遙”,是建立在“無可奈何而認‘命’(心靈保持寧靜),然后逍遙,再以鯤鵬(精神空間之寬廣)為目標”。如果只知認命,則無所存在,而單求逍遙,也無大價值。設定適合自己的范圍,進而認命,再而逍遙。
借用一位網友對莊子逍遙的總結:“什么事都沒放在心上,什么事又都有放在心上。看到陽光快活享受,遇見雨水樂在其中。只是靜靜在一隅看著世界,無為。心里是空的,卻又裝著世界。”?最后,我想到了許巍的《藍蓮花》,推薦大家聽聽,從逍遙游的角度,或許從當代音樂找到共鳴。
——陳澤愷?
來深創業者
?
劉笑敢教授的分享很有趣,他在開場的時候“提醒”大家說:“我的講座學術性比較強,不像說書的那樣有意思”,實際上,劉教授非常幽默,在演講中結合了許多他在美國講課時的趣聞,把莊子的逍遙講的非常生動。劉教授十分認真負責,還詢問大家他的演講速度是不是太快了,在問答環節也對老師同學們的提問給出了詳細的解答。整場講座內容十分充實,他的一些話語引人深思。
——張家林?
2016級經管學院學生
排版&文案: 張明萱( 2015級經管學院學生)
攝影: 陳宇(2015級理工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