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稿件撰寫:吳蔚(CMA)

?

陳梓泉

畢業于淮北一中

畢業去向:騰訊

?

? ? ? 專注互聯網

? ? ? 從大學一開始,陳梓泉就深知探索方向的重要性。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對互聯網行業的喜歡很早便確定了。從高中時期開始,他就對互聯網行業很感興趣,從軟件硬件到商業應用都略有涉獵。在他心里,互聯網行業是一個多變量,多挑戰的行業,在這個行業里工作,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讓他還挺喜歡的。

? ? ? 大學的四年時間里,陳梓泉得以有方向性地去培養自己的技能以適應互聯網行業崗位的需要。除了經管學院的必修課和專業課以外,他還覆蓋了不少理工學院的課程,而這些課程給他的技術實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選擇專業時,陳梓泉也沒有遇到太多困難。“互聯網行業對經濟和金融的要求不高,而研究市場和技術能力相結合的崗位是我心里比較理想的。”在兩年的摸索中,他逐漸找到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從對當一個技術性頂尖人才的執念轉變到對產品經理這類綜合性職位的興趣,他也完成了對自己的進一步認知。“大學四年是一個試錯的機會,”他說,“大方向定下來之后,小方向可以不斷調整。等到進入職場,要換一條職業道路是很難的,所以確定自己喜歡什么非常重要。”他的眼神里有一種清晰和堅定,讓他超越身邊的人更早地完成了職業的選擇,在專業道路上有更多的積累。堅守本心的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互聯網行業的道路,就一直在為這個目標付出。雖然只有一個實習經歷,陳梓泉也憑借著優秀的項目成果,輾轉8輪面試,最終拿到了騰訊的Offer。

? ??? 思考的力量

? ? ? 談到自己大學期間最喜歡的課時,陳梓泉笑言:“四年修了120個學分,我最喜歡的卻是一門通識課。Society Behaviour,社會心理學,讓我覺得很受用。”原因就在于,這門課讓他學會了如何認知自己。人通常會覺得自己是很理性的或可以理性思考的,但這門課讓人把自己放在社會里去思考,有一種新的檢討自己的角度。我們以為是自己理性判斷的結果,或許并不是。學習這門課之后,他覺得自己變得“對自己很有批判性”,思維方式和想法也出現了改變。

? ? ? 陳梓泉已經把思考這件事內化成了一種習慣。說到身邊的同學,他覺得大家都在做一樣的事情:到了某個時間段,就去考雅思托福,學哪門課,沒有差異化的地方。相比之下,因為一直在思考而確定了鉆研的方向,從而有所沉淀的他,雖然“沒有別人那么努力”,但也不會被身邊的環境輕易影響。“你要讓自己成為團隊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要有與眾不同的一個閃光點。”這是他對于自己的要求,也是他給學弟學妹的一句箴言。雖然思考的方式和方向在學習中不斷變化,進步,但陳梓泉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

?

? ? ??關于遺憾

? ? ? 登山是陳梓泉的一大愛好。朋友圈里滿是戶外旅行和登山拍下精彩的照片,宿舍里也堆滿了登山用的器材。登山讓他學會了挑戰自我,也學會了擁抱失敗。

? ? ? 因為喜歡登山,他也和幾個同學一起創辦了戶外社。但談及戶外社,他的臉上還是有一些遺憾。“這是我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但并沒有完成得很好。”他說。來自傳統應試教育重鎮安徽省的他坦言,高中階段沒有給他太多的機會去歷練。起草社團,招募社員,一起做一個活動,這些都是龍大給他的獨特經歷。作為龍大的第一屆學生,他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這些過程。“戶外社的活動局限在深圳本地和周邊,受到了挺多限制的。”回想起創辦社團的這段時間,陳梓泉覺得還有很多可以繼續發展的東西:深圳本地擁有全國前茅的登山協會,但這樣優秀的學校以外的資源卻沒有利用好;自己對登山的愛好,也沒有作為一種優勢好好發揮。“不過現在學校至少有巖壁可以練習攀巖了。”四年的時間,他把學校的發展看在心底。

? ? ? “還有就是沒有給大家做一個真正有幫助,有用的項目吧。”在校期間,陳梓泉也發展了兩個互聯網領域的小項目,成果還不錯。但即使是這樣,他還是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 ? ??心系大局

? ? ? 眼觀親歷了龍大四年的飛速成長,陳梓泉對于大學的感情有些說不清。“一開始覺得她是有活力,創新的吧。”表達對于學校的意見時,他遲疑了一會,還是說:“希望學校能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家都太看重學習而缺失了其他的東西。”許多人在求職的時候,關注的是求職的面試的技巧這些比較淺層的東西,所以他也希望學校能夠更多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崗位真正需要的能力,并盡早培養起來。

? ? ? 在陳梓泉的心中,龍大與國內其他大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自由度很高。可以自由地選擇專業,自由地上一些看似“奇葩”但非常有用的課程,自由地創建一個社團等等。這種自由也讓他有機會表達對學校的一些建議,包括學校的書院文化,思想建設層面,管理體制方面,行政效率等等。“在后面幾屆學生的身上比較少看到集體的精神。陳梓泉坦言,作為首屆學生,他們這一屆對學校事務的參與度很高,也積累了比較深厚的感情,所以看到學校發展有什么問題,總忍不住想指出來。相比之下,短淺的和個人的利益就被放到一邊。“但我還是‘繃得比較緊’,情感上不會有很大的波動。”他說。

? ? ? 陳梓泉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是“一,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二,要珍惜時間。三,要努力去爭取。”找到互聯網這個領域,他自覺算是做到了第一點。但第二點和第三點都是他覺得有所欠缺,并希望改進的。“如果都能做到,我現在應該能有更好的發展。”人不可避免的惰性還是讓他有些時間利用得不夠充分,“有點荒廢”。

?

? ??? 筆者按:

? ? ? 和陳梓泉學長聊天能感覺到他是一個思路很清晰的人。雖然聊起來主題比較發散,但他對于自己想要什么,想說什么非常清楚。這種對自我的清晰認知是現在很多人還缺乏的,而他已經憑借這一點,穩穩地走在了前面,讓我非常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