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勤書院畢業晚宴時羅欽月和顧陽院長合影

?

羅欽月高中畢業于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

畢業去向: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博士項目

?

? ? ? 當我看到她第一眼時,她站在會飲二樓周末的朝陽里。早上的空氣有些涼,她穿著淺粉色的大衣悠哉地翻著書。不知道為什么,我忽然就覺得那樣的畫面讓人十分有安全感。

?

? ? ? 判斷題有兩種可能

? ? ? 十字路口有四個方向

? ? ? 夜宵的外賣有數十種選擇

? ? ? 那大學四年呢

?

? ? ? 在關于未來的方面,她的思路似乎十分清晰?!按蟾攀菑拇蠖蠈W期開始,我就知道自己比較想做經濟的研究這方面。所以之后就比較專注地在做這方面的準備,像學生會或者社團活動就不會參加得特別多。”

?

? ? ? 同時,她也開始了在學習路上對自己的挑戰。羅欽月對于數學極重視。畢竟在這個時代,誰能完全不接觸數字和數據呢?大二時,她自學微積分基礎并報了理工學院的課 MAT1002。大三時她又在下學期直接報了第二期的數學分析。“我們都還年輕,腦子還處于轉得最快的時候。而且有了前一次的經驗也就更加敢于嘗試,不會很擔心GPA。”

?

? ? ? “當然,該學習的時候還是要腳踏實地地學習的,不要被高中老師‘上了大學就輕松了’這樣的話騙了。畢竟這一段時間也是年輕而且學習能力最強的時間。如果可以利用好,大學也可能會比高中更辛苦。當然不一定是只要學習書本上的內容,最重要的是不要荒廢了這個時間。有能力的話也可以全方位發展。”課前看書預習,課上認真聽講。連地獄的數學分析課她都在沒學第一學期的情況下拿到了A。在“學霸”的經濟科學專業,她多次拿到了學校的獎學金和逸夫書院的學業成就獎。“雖然書院的獎金不多,但是逸夫的導向是很好的,它是在鼓勵我們學習。而且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承認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p>

?

? ? ? 大三上學期的時候,她去了意大利交換。她仍對這段經歷視若珍寶,“人生中沒有什么是彎路的,多出來的是體驗?!?/p>

?

? ? ? 意大利一直是她喜歡的國家,帶著海洋味道的空氣吹來歐式的繁復與莊重感。意大利的時間流淌地十分緩慢,學業也并不緊張。晚上七八點商鋪就關門了,冬天的雪一落下,人們都紛紛躲回自己的家中。這樣的日子照說是很無聊的,但她碰到了一個勤奮的室友。“我一直都屬于不會特別勤奮的,但是她就是那種很努力對自己要求很嚴的人。” 學業的寬松讓她們開始用閑暇時間準備語言考試。因為睡得太早,她們三四點就自然醒了過來。意大利的冬天街道被寒風侵蝕,室內開著的暖氣與悶熱讓人昏昏欲睡。“那個時候我們就會披著毯子去室外涼快一下,自然就清醒了?!?/p>

?

? ? ? 國外的飲食也是一大問題。成長于成都,她本來以為自己是一個被美食慣壞了的人。“但是在意大利就只有意面吃,后來吃著吃著也就習慣了。我也是在那個時候發現其實自己還挺糙的,在什么環境下都還能適應得來。像是我并不會有某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覺得自己在變好,但是可能回過頭來看發現自己不經意間就做到了之前沒做到的事。”

?

? ? ? 平常的時候,她也是一個“佛系養生青年”。“我覺得我的整個大學生活,包括我自己,都比較傾向于簡單,跑跑步做做飯什么的。”這個學校,或者說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都想要早睡早起,但能做到的只有寥寥。但她卻一直堅持早睡早起。“形成了習慣也就沒有什么困難了”。跑步也是這樣,以前是信院,后來是健身房,現在喜歡去跑大運那邊。養生式的健康習慣已經成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爱吘股眢w是自己的,自己最了解自己,所以也應該最珍惜自己。”

?

? ? ? 去年年末的時候她還參加了一個跑步的活動,八個女生,二十四小時,214公里。她們在比賽場地扎小帳篷,舉著隊名“誰還不是個小公主”賣萌,用剪刀手在陽光下擺出八角星。從白天到黑夜,互相陪伴,彼此依賴,相互鼓勵。

?

? ? ? 周末的時候,她也會抽空從學校走到超市去買食材。在上午新鮮的空氣里戴著耳機,從樹葉在林蔭道上投下的影子踩過去。慢慢地,散步一樣的。然后再把買來的食材帶回寢室里烹飪?!袄速M時間其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逛逛超市買買菜,看別人家溜溜寵物溜溜孩子。我會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氣息?!迸紶栂硎芤幌律?,原來是一件這么幸福的事。

?

? ? ? 最后她說,“大學是一個三觀形成的過程??赡苣阈枰グl現內在的自我,去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喜歡的是什么。然后再把這些做到一個可以被社會認可的level。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是隨大流走的話可能會越往下走越不開心。

?

? ? ? 畢竟每個人都不一樣,適合每個人的東西也不一樣,選擇的方向也不一樣。有些人會喜歡學習,有些人喜歡社團活動,有些人就會更傾向于實習一些。大家都是平行的,都是發現更適合自己的方向然后去努力。比如說我,我就不會很喜歡節奏很快的生活,也不會說一定想要賺很多錢,但是會想做一些對這個社會有貢獻的事。像是經濟學就會去研究比如教育會不會有回報這一類的話題。雖然聽起來很虛,但是我覺得這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做貢獻。我也會很欽佩那些一畢業就能找到很好工作的人?!?/p>

?

采訪&撰寫: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