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專訪 | 陳子洲:讓靈魂更有趣
· 編者按 ·
? ? ?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他是那個用奮斗書寫青春的少年;他是那個積極應對挑戰的男孩;他是那個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有趣靈魂。
? ? ? ? 本期“正青春·畢業生專訪”帶你走近港中大(深圳)人文社科學院首屆本科畢業生陳子洲,讓我們一起聆聽他的走心分享吧。

陳子洲
2016級人文社科學院翻譯專業
學勤書院
高中畢業于四川省成都樹德中學
即將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
攻讀社會人類學碩士學位
No.1
選課有技巧,上課不煩惱
? ? ? ? 回顧學校四年的課程,子洲認為:暑課的課程項目非常豐富,可選擇的機會很多。選擇時可以以未來申研的國家作參考,比如想去美國讀研,就優先考慮參與美國的暑課項目,這樣能提前切身實地感受到當地的教育樣態,以后出國讀研能更快適應。
? ? ? ? 同時,在子洲看來,暑課也是了解不同地區風土人情的好機會,可以借這個時機選擇一個心儀已久的國家去體驗當地的生活和文化。“對于暑課項目,每個人的考量都不同,有些同學可能會想參與一些和專業高度相關的課程,但我覺得暑課畢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其實可以考慮一些學校暫時沒有開設的課程,這樣可以拓寬自己涉獵知識的廣度,讓自己了解除了本專業外其他領域和學科的內容,培養自己跨學科學習的綜合素質。”
?

? ? ? ? 子洲在校期間就參與了兩次暑課項目,大一的時候在加州伯克利,選擇的課程是全球化、現代藝術史。大二的時候在劍橋,選擇的課程有野生動物保護、希區柯克電影理論。“這些課程都非常有趣,尤其對于翻譯專業的同學來說,可以借此儲備更多的專業外知識,功利一點來看,如果未來遇到同主題的內容,翻譯起來會稍微輕松一些,當然如果不與工作掛鉤,單純通過這些課程豐富自己的知識,也可以讓自己的靈魂更有趣。”
No.2
心態需積極,切勿輕言棄
? ? ? ? ?談及大學四年里印象最深刻的回憶,子洲分享了他的第一次presentation。“我在上大學前是一個非常害羞內向的學生,老師上課提問,我都不敢大聲回答,但在進入大學之后,有無數多presentation,group project,group discussion需要完成,因此必須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圈,做出改變。”對于即將入學的學弟學妹,子洲也給出建議:“大學不是追求多一分少一分的應試培訓機構,而是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地方。建議大家調整之前被動學習的心態,積極參與學習內外的各種活動,如講座、社團等,有效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 ? ? ? 子洲認為就港中大(深圳)的大學生活而言,焦慮可分為大學進校適應時期、全英文教學適應時期、半期和final季所有ddl和考試同時襲來這四大時期。“前兩個時期,最重要的是放松心態,不要過于緊張,對于每個剛進校的學生和剛接觸全英文教學的學生來說,都有一段適應期,每個人所需要的適應時間有長有短,不用跟別人比較。可以和教授、助教、朋輩、室友、舍監等積極溝通,并且在最開始進校的時候多練練自己英語聽說的能力。適應期過去之后,基本這種焦慮就淡褪了。”
? ? ? ? 而對于后兩個時期,子洲結合自身經歷,推薦了Steven Covey的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將一天的事務按照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但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的類別進行排列,并照此順序完成,這樣會讓一天的安排更有條理,不會覺得任務太多,不知道從何做起。
? ? ? ? “如果焦慮感長期持續,可以考慮自己進行短途旅行,從紛雜的日程中抽離出來,獨自前往人少的地方,理理自己的思緒,放空身心,這對于調節焦慮也很有幫助。我記得自己就獨自去香港看影展,去上海看藝術展,近一點的話也去深圳大鵬看海,真的很有效果。在壓力值過高的時候,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放松緊繃的神經。”旅行和獨處對于緩解壓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No.3
心系遠方,不卑不亢
? ? ? ? 子洲是DIY申請到英國G5名校的,他認為中介行業魚龍混雜,而港中大(深圳)能提供許多專業且有用的免費資源。“我在寫完文書之后,找到了SALL center的老師進行了咨詢和修改,另外還有許多外教和語言方面的教授,Ta們可以對文書的語言表達或者整體結構給出建議,除此之外還有升學就業部門等服務都可以好好利用,不斷完善自己的文書。”
? ? ? ? 子洲看來,一般一份比較好的文書都會回答Why this program?Why you?Why now?這三個問題,如果寫完后可以在PS里清晰找到對這幾個問題的回應,那這份文書應該是比較成功的。而簡歷在實習的時候一般都會準備好,申研時可以再針對研究生項目進行相應修改,或者進行背景提升,豐富自己的簡歷。
? ? ? ?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少畢業生在升學就業方面都面臨困境。在子洲看來,選擇gap的同學,可以利用這個時期或增強專業能力,或豐富社會閱歷,還可提升職業能力。比如提前閱讀自己研究生專業的資料和論文,熟悉那個學科的研究前沿和動態;也可以參與公益項目,體會社會百態的人情冷暖;還可以找到一份實習工作感受進入職場后的生活,特別是可以利用gap的時期,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實習,比如雜志社、博物館等等,提前感受到在這些地方工作時的情況,看現實和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有無差距,這樣除了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還可以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及時進行調整,或者堅定在某領域發展的信念。
編后記 |
青春是火,燃燒我們年輕的光華;
青春是燈,照亮我們美麗的豆蔻年華;
青春是路,指引我們從青澀走向成熟。
那個少年的青春,努力且優秀;
少年的未來,定會繁花似錦。
?
采訪、撰文:葉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