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gios Theodoridis:引導學生多多探索和相信自己
·編者按·
? ? ? ? 從愛琴海之濱遠道而來的自適應信號處理、通信與模式識別專家Sergios Theodoridis教授在港中大(深圳)開始新的探索。學術成就享譽世界的他不再關心自己還能發多少篇論文,因為于他而言,從事科研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 ? ?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身處希臘的Theodoridis教授通過錄制課程并開設在線答疑課堂的方式為港中大(深圳)的同學們授業解惑。除了傳授知識,Theodoridis教授更希望能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才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挖掘更好的自己,相信自己。
?
教授簡介

Sergios Theodoridis教授
自適應信號處理、通信與模式識別專家
? ? ? ? Sergios Theodoridis教授曾任希臘國家研究與技術委員會委員,現執教于雅典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 ? ? Sergios Theodoridis教授是《機器學習:貝葉斯和優化方法》一書的作者。該書在亞馬遜和Elsevier上好評如潮,目前已出版第二版。其合著《模式識別》《模式識別導論:MATLAB方法》《信號處理和系統識別的高效算法》等同樣蜚聲海內外。
? ? ? ?五年前,Theodoridis教授在一場學術會議中遇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羅智泉教授。交流中,羅智泉教授分享了港中大(深圳)目前的辦學情況,以及其“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師資”的雄心壯志。Theodoridis教授說:"我很了解羅教授和他的科研成果。他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他邀請我參觀了港中大(深圳),甚至還把我加入到他和其他同事交流的經管學院微信群。我對他們討論的內容和研究都很熟悉了"。此外,Theodoridis教授也對中國的科研體系充滿著好奇。在他眼里,深圳是中國的硅谷,而世界的未來將在此誕生。在來到深圳前,他對這座快速發展的城市充滿著好奇和期待。Theodoridis教授說:"我一直很仰慕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我想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我很期待在中國做研究,再加上羅教授的鼓勵和我自己對于中國文化的仰慕,我最終下定決心來到港中大(深圳)。”
? ? ? ? Theodoridis教授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教學質量非常高,班里前10%到15%的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而且學生對教授非常尊重,“這是一種積極而自然的尊重,學生們都很好學。這一點很特別,和歐洲的情況有些不同”。

2020年春季學期,Theodoridis教授進行線上教學
? ? ? ?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Theodoridis教授身處希臘,課程時間是希臘當地時間的凌晨三點。因此,他通過提前錄制課程再上傳到BlackBoard上供學生觀看的方式授課。此外,Theodoridis教授每周還會多上一堂答疑課,回答同學們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讓他開始思考技術對學習的幫助。他提到:“學生們可以暫停、倒退講課視頻,以確保抓住所有的重點講解。” 正因如此,Theodoridis教授正在考慮在生活恢復常態化后是否繼續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并輔以小班化的答疑教學。
現在的Theodoridis教授,早已不再關心自己到底已經發表了多少篇論文。對他而言,科研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回答自己給自己提出的問題。Theodoridis教授認為事業再有成,他也不會停止研究的腳步。此外,他認為后輩和學生們的成就要比自己的成就更加重要。他曾提到,我們與之共同奮斗的是人,不是機器人。他還說:“指導學生的時候,我會更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態。他們的大腦都是很聰明的,而我的職責是在他們情緒低落的時候,激勵和支持他們”。

2019 年課程結課后,Theodoridis教授與學生合影
? ? ? ? 當問及給學生的建議時,Theodoridis教授說:"多多探索和相信自己"。Theodoridis 教授承認在生活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做出讓步,比如服從于社會的約束和 "欲望"。但同時,他也鼓勵學生們去探索自己喜歡和認為很重要的事物。他堅定地說道:"探索自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你要發現自己的才能,傾聽自己的內心,越來越了解自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需要做足"功課 "和堅持不懈,而社會往往并不能幫助你做到這一點"。他認為,同學們要認同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并努力去實現它。畢竟,人生最重要的是奔向目標的 "旅行",而不是目標本身。Theodoridis 教授分享了自己剛開始做研究的體驗,也常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他說自己不是一個聰明的學生,沒什么安全感,因此時常會問自己“我能行嗎”。 然而,業精于勤,不斷發掘和培養自己的才能,才有了今天的Theodoridis教授。
? ? ? ? 學生其實很容易辨別自己是否對研究感興趣。Theodoridis教授說,如果學生還沒有嘗試過研究,那么都應該放手一試。嘗試過后,學生們可以問一下自己:“是自己喜歡科研呢,還是只是在滿足父母的要求呢?這是我的選擇還是社會強迫我做的呢?” 在研究中遇到難題時,有些人會先緩一緩,擇日再解決;而有些人會因苦于思考解決方案而徹夜難眠。而后者,便是真正喜歡研究的人。

Theodoridis教授講解深度神經網絡
?
傳訊及公共關系處出品
部分圖片由理工學院提供
撰稿:Brandon(2018級理工學院、學勤書院)